【澳門導報】珠峰日記摘錄(7)
編者按: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已拉開帷幕,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準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澳門導報從19027期開始刊載中國自然資源報社首席記者王少勇的【珠峰日記】。瀏覽往期日記請登陸本報官網:am-zm.com學術與觀察/百家專欄。
陽光總在風雨後
5月23日 定日 晴
作者:王少勇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定日的天氣越來越好,窗外已叢叢綠意,風和雲都懶洋洋的。可我們的心境卻無法如此恬適,5月還剩最後一周,在兩次沖頂都因天氣原因受阻後,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緊迫了。
雪一直下,直到21日上午仍沒有停的跡象。
就在我們緊張地準備登頂報導時,傳來消息: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雪深過米,為保障隊員安全,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決定撤回6500米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我有點不相信自己聽到的,又確認了一遍,然後腦子空白,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戛然而止,坐在床上無所適從。第一個視窗期,5月12日左右,因北坳冰壁有流雪的風險,隊員們下撤回大本營休整。第二個視窗期,一個名叫安攀的氣旋風暴在印度洋生成,竟然把降雪帶上了珠峰,因積雪太深而不得不暫緩攀登。通常,5月可能會出現3個視窗期,如今我們的希望寄託在月末的最後幾天。
登山需要勇氣,同樣需要理性和智慧,首先要敬畏大自然,根據天氣情況果斷決定進退,有時哪怕距離峰頂只有100米,需要下撤時也必須下撤,畢竟生命是最寶貴的。
在經歷兩上兩下的考驗之後,他們的勝利將更加輝煌,更加值得驕傲。就像交響曲最後的樂章,在經過高昂、低沉,高昂、低沉的反復之後,達到的最光輝旋律是那麼激情澎湃。
同樣經歷考驗的還有交會點上的隊員。那天我從東絨3點下來時,謝敏和王戰勝堅持要把我送到山崖邊上,我順著繩索往下爬,他們一直站在那裡注視著我,和我告別。當時看著他們,我鼻子有些發酸。我只住了一夜,可他們不知要住多少夜,而我不能留下陪他們了。交會點上沒水,只能取冰燒水喝。在6000米的高度,取冰是一件很累的事,裝一桶冰,辛苦地扛回營地,燒成水不到半桶。食物是僅有的幾盒自熱米飯,大半箱速食麵,幾塊麵包。夜裡寒冷、風大,必須在太陽落山前就鑽進帳篷,兩個人擠在帳篷裡熬時間,直到犯困。可帳篷搭在斜坡上,剛睡著,身體就滑下去,往上挪一挪,睡著,又滑下去。早晨起來,帳篷裡全是霜,睡袋和衣服都是濕的。早晨起來,我口渴難耐,發現昨天的冰桶裡還有幾塊冰,便抓進鍋裡,點燃小火爐燒。我在寒風中站了半個小時,終於燒開了半鍋水,每個人分不到多少,大家捨不得喝,一小口一小口地抿。
其他的交會點一樣艱苦,我在西絨交會點住時,同樣感覺度夜如年。交會組全部在點上堅守,以目前的情況,我算了一下,從他們上點到完成測量,至少要住10天。下來再上去,也需要兩天時間,路途的艱辛難以想像。我們從二本營走到東絨3交會點,用了9個半小時,體力消耗殆盡。我從點上下來後,疲憊感兩天都沒有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