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莫高探秘 原來敦煌石窟是這樣建造起來的(八)

澳門導報官網澳門導報 发布时间:2020/01/10 点击数:

原創: 杜永衛

(之八)

編 者 按

敦煌石窟有無窮的奧秘,自一九零零年藏經洞發現以後,這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寶庫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的人們前來探索他的奧秘。本篇作者杜永衛先生,在敦煌學習、研究、探索石窟四十年,對石窟彩塑、壁畫的臨摹複製以及文物修復都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請讓我們跟隨他的這篇文章,瞭解一下敦煌石窟是怎麼建造起來的。

(至本期為止全文連載完畢,如需閱讀全文,請瀏覽本報網站:

www.am-zm.com 【史藝與國風/技藝傳承】欄目,或者掃描本文後二維碼進入本報敦煌專題

(续上期)

3、塑造

骨架搭製成形後,用芨芨草或蘆葦進一步捆紮出人物的大體結構,既減輕了泥的厚度對骨架的負重,也為下一步驟方便快捷地把握造型,準確塑造奠定了基礎。塑造過程是:上大泥、塑形、收光三個程式。上大泥即用加麥秸的粗泥層層塑出大型,再用粗細相間的麻刀或棉花泥層層塑形。上泥、塑形過程均循序漸進,層層進行,每層表面有意留粗,須水份揮發到七成再進行下一層加泥,不宜一次加泥過厚或抹光。在表面收光處理上,所用細泥寧薄勿厚,在其陰乾過程中需用塑刀反復壓實收光。這種一邊塑造一邊自然揮發水分以及最後壓實收緊的分層塑造手法,所塑造的彩塑基本不會開裂變形,同時容易光潔而不留下工具的痕跡,為下一步驟的敷彩描線運筆流暢提供了很好的底丈。

4、敷彩

敦煌彩塑作為石窟供奉的較大型泥彩塑藝術,其塑與繪的製作工藝、技法與一般民間彩塑有很多不同。因為體量較大,如採用一般民間彩塑繪色簡約、技法單純的形式會顯得空泛而缺乏藝術感染力。因此敦煌彩塑通常是塑匠和畫匠的合作品。由塑工完成塑造後交給畫工進一步製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裡的敷彩已不是通常的着色,而是雕塑上的繪畫,它必須體現塑工和畫工兩方面的卓越技藝。

塑工在塑造時須預留繪畫技法的表現空間,做到合理的概括取捨,以使彩繪技法能夠得以充分發揮。唐代彩塑是塑繪結合的典範,對後世彩塑藝術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比如莫高窟45、194、328、205等窟,塑工有意識將局部形體歸納概括,把煩瑣細節留給畫工發揮;畫工除了“隨類敷彩”描畫出五官、服飾、鬚髮、器具並敷以塑像以和諧的色調外,還結合當時的審美時尚,在衣裙甚至袈裟上大肆發揮本行當所擅長的花卉、山水等技法,使泥塑別具風采更添無窮魅力。這裡的繪以塑生輝,塑以繪增色,充分發揮了“塑容繪質”塑繪結合的技藝協作精神。這是敦煌彩塑創造過程中重要的特點。

敦煌彩塑和壁畫一樣多採用礦物質顏料,尤其對土紅、石青、石綠用量較大。早期以土紅為主導色,樸實厚重;中、後期以青綠色調運用廣泛,特別是唐代,青綠調子的彩塑華麗而不失清新質樸,使敦煌彩塑精緻、自然,化去匠氣。

194窟南側菩薩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造型優美,塑工精到,色調潤熟悅目,圖案縝密清新,遠看色調統一,近看細緻入微,在淡雅的石綠色調中,給人以純淨優雅之美感,這正是古人對彩塑製作的經驗之談:“遠看顏色近看花”的卓越體現。敦煌彩塑生動的造型與繪畫有機結合,收到了一般泥彩塑不易達到的藝術效果。在我國傳統彩塑藝術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五)裝飾窟簷

  莫高窟的窟簷主要由木匠承擔。有壁畫和泥塑結構的部分則由畫匠、塑匠、泥匠等共同承擔。窟簷是洞窟建造的最後一道工序,它的完成則標示着一個石窟建造的竣工。莫高窟的洞窟在當初建成之後應該都有窟簷,同時外表也應該都有一定的壁畫和彩繪裝飾。可能因為露天的原因以及洞窟前室多塌毀,這些內容多以毀滅無存。除清代增修的窟簷外,至今僅保存有五座唐末宋初的木結構窟簷實物,其中四座北宋窟簷仍相當完好。斗拱雄大,出簷深遠,通過定量比較研究,可以證明它們都保留有很強的唐代風格。它們都沒有角翹,和當時敦煌壁畫裡的建築形象一致。在中國唐代木構建築實例非常罕見的情況下,是建築史的重要資料。

(全文完)


莫高探秘(一)

莫高探秘(二)

莫高探秘(三)

莫高探秘(四)

莫高探秘(五)

莫高探秘(六)

莫高探秘(七)

莫高探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