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詩 語言 世界(一)

发布时间:2020/01/03 点击数:

(作者:世賓)


(壹)

詩歌從外在接受角度來講,是被時代的文化、意識形態、社會心理和時代風俗所判斷的。佔有文化主導權的機構或群體會從自身認同角度選擇符合要求的詩歌,並給予獎勵、推廣。社會心理是指社會普遍人群的心理,它與時代的社會環境以及人群的反應機制有莫大的關係。文化、制度、教育、家庭、遺傳基因、社會關係塑造了個人人格,從正反兩面造就了社會的普遍心理,只有極少的個體能溢出時代的規範,而抵達一個更高遠的地帶。被社會所廣泛接受的詩歌、那處於熱潮中的詩歌是什麼東西,你瞭解了時代的文化、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你也就基本知道這些詩歌處於什麼位置,它有多少成色。


基於詩歌的詩性建構與現實、與詩人處身其中的社會有著內在的、類似于土壤之於植物般的關係,我們必須進入我們時代及我們的社會生活,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詩歌或者看穿某種熱鬧“詩歌”的假像。

(贰)

我們生活在這裡,並不是天然地就生活在社會裡、生活在時代裡。所謂社會和時代常常可以通過教育、宣傳和種種致幻性的表像(如時尚生活、物質消費)來營造一個幻覺式的社會。真正的生存常常處於被遮蔽和扭曲之中;或隱藏在假像之下痛苦地掙扎著;或在恐懼和謊言中沉睡著。當人成為萬物的最高尺度的價值觀建立之後,人的形象在詩歌中的完善程度也就決定了詩性的強度,這強度體現在人與現實的張力和意志的平衡上。因此,進入現實的深度和廣度成了詩性強度的一個標杆。


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出現也是非自然而然的。人是被環境、教育、制度、家庭、社會關係所塑造的,如果缺乏一種具有人類意義、世界意義的文化參與到人的塑造中,以及人的真誠和勇氣在個人品質的紮根,人會像裝在瓶子裡的軟蟲一樣成為瓶子的樣子,而消失在異化和無知的黑暗中。人的無知和異化也必然導致詩性和詩意的消失和隱蔽。

(未完 歡迎繼續關注)



詩   語言   世界(一)

詩   語言   世界(二)

詩   語言   世界(三)

詩   語言   世界(四)

詩   語言   世界(五)

詩   語言   世界(六)

詩   語言   世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