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澳門非遺專輯】(之十四)搭棚工藝
发布时间:2024/10/21
点击数:
編者按: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 第72條,擬訂和更新清單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同時,按照該法律第77條,擬訂清單屬文化局職權。為保護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識別確認保護的對象,文化局於2017年進行首次擬訂清單的程序,將15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後,透過持續普查和研究,於2020年6月更新清單,新增55個項目列入上述清單。現時,列入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共有70個。
本報已刊載介紹了2017年的14個清單項目(粵劇、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土生土語話劇、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本期将介绍“搭棚工藝”。
搭棚工藝
搭棚又稱“築棚”,屬於“三行”(泥水、木工、搭棚)行業之一,常用作樓房建築、修繕的工作平台,是本澳傳統建築工程不可或缺的部份。
搭棚使用的材料包括有竹(篙竹和毛竹)、杉木、竹篾條、葵葉片、笪(現已採用尼龍篾、帆布及尼龍網)。竹棚方格是棚架的基本形式,方格內直杆或立杆,行內稱為“針”,橫杆稱為“軒”或“牽”,而斜杆或斜撐則稱為“倡”。搭棚師傅毋須設計圖則,“以心為圖,以眼為尺”,全憑經驗,因地施工;因其靈活性,在本澳衍生出不同的竹棚類型,如高至數十層的樓宇工作平台、小巧如慶典花牌或牌樓,以至看台、泳棚、戲棚等,體現了中華民族精湛的建築智慧和創造。
(來源:澳門文化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