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史實專題】人間正道是滄桑——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戰略觀(一)

发布时间:2024/10/11 点击数: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昆侖策網

撰稿:路軍 陳嘉薇


戰略是從全域、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回望百年奮鬥路,我們黨高度重視戰略問題,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從而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觀大勢、謀全域,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順應歷史大勢、履踐人間正道,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戰略決斷,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毛澤東基於對歷史發展的深刻洞悉,在戰略上做到目標堅定、“將革命進行到底”


戰略關乎全域、影響根本。為了實現長遠和根本的戰略目標,就需要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和基本趨勢、克服短期困難、抵禦眼前誘惑、瞄準長期目標持續行動。這些重大原則、重要規劃和宏觀指導無疑具有全域性、根本性、長遠性、原則性、穩定性,也即戰略的堅定性。戰略的堅定性體現了對重大問題的科學把握和對重大原則的必要堅守。


毛澤東特別注重通過學習、總結歷史,預測、指導革命和建設實踐活動,這也成為其運用戰略觀的基本方法和突出特點。他青年時期就提倡“讀歷史是智慧的事”,晚年又精闢總結“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基於對歷史發展的深刻洞悉,始終秉持非凡的戰略定力,將戰略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取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


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擁有正規軍約200萬人,加上其他軍事力量共430萬人。而人民解放軍僅61萬人,加上地方部隊和後方軍事機關人員共127萬人。雙方兵力對比為3.4:1。抗戰後期,國民黨軍隊得到美國大量軍事援助,武器裝備大大改善,約有四分之一成為美械或半美械部隊,又在受降中接收了侵華日軍100多萬人的武器,還控制著幾乎所有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以及幾乎全部現代工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