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史海鉤沉】紀念常書鴻誕辰120周年特輯---拜讀常婷婷著《記二叔常書鴻》(五)
前言: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先生是20世紀世界公認的藝術巨匠,在繪畫、學術、文物保護等方面無不取得卓越成就。常書鴻先生的聲名隨敦煌學遠播中外,但他的許多生平之事卻鮮為人知。本文重新厘證了常書鴻先生赴法留學的時間,讓這段奇幻之旅更加準確而生動。
念茲在茲,值此常先生120周年誕辰之際,其子常嘉皋將父親一生的故事和堂姐回憶二叔常書鴻的文章彙集於此,將常書鴻先生傳奇而艱辛的一生呈現在世人面前,謹以此文,抒發對常書鴻先生的哀思和無盡的緬懷之情。(馬良寶撰)
文/常嘉皋
今年是我的父親常書鴻誕辰120周年,1904年4月6日,父親誕生于杭州的西子湖畔。
為了表達對父親的敬仰與追思,我在準備撰寫紀念緬懷父親文章時,想起了我的堂姐常婷婷,她是我大伯常書林的大女兒,今年已經90多歲了,我早就聽說她在香港的《大公報》發表過介紹我父親的文章。
婷婷姐告訴我,她撰寫的《記二叔常書鴻》於1985年11月8日在《大公報》開始刊登第1篇,一共連續刊登了14天。
(編者:篇幅所致,文章略有刪減。以下是常婷婷女士之懷念文章連載)
《記二叔常書鴻》(節選)
(常婷婷)
(五)
當二叔從敦煌莫高窟的石窟中工作完畢回到家裡時,只見兩個兒女在啼哭,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妻子卻失蹤了。他悲痛欲絕,跨上一匹馬去追,但又有什麼用呢?她早已一去無蹤了。二叔這時的處境真是十分艱窘。他既忙於調查研究,又要自己張羅在敦煌的生活費,還要照顧幼小的孩子。他在這種情形下精神所受的折磨,幾乎使他發狂。但是,理智和事業心,使二叔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他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窘,堅強地在荒漠中生活下去。
不久,他遇到他的學生、即我的二嬸李承仙,他們是真正的藝術和愛情的伴侶。二嬸對二叔的生活照顧無微不至,在藝術上又是個得力的助手。他們為敦煌藝術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對患難夫妻啊!
當二叔從法國回到北平時,當時任北平藝專總務長的趙少侯拿了北平藝專校長的信,說已接到教育部的通知,勸二叔不要去敦煌,還是留在北平藝專任西畫系主任。藝專校長趙太侔和其他一些朋友、同學都力勸二叔不要去敦煌。
他在北平藝專上第一課時,同學們紛紛向他講述祖國被日本軍隊侵略的苦難,他也向學生們敘述自己回國時在東北受到日本浪人無理刁難和欺辱的情景,激發了大家對祖國文化的感情。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二叔不得不隨著北平藝專離開北平,帶著妻兒和從國外帶回的作品回到南方,遷居四川重慶。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叔一家又從重慶經過好幾個月的艱難跋涉,終於到達了敦煌莫高窟。
到達莫高窟,看到的是一片衰敗蕭條的淒慘竟況。這裡有四百九十多個洞窟,包含著四萬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畫,這樣巨大的寶藏因為缺乏管理,許多洞窟在陸續坍塌,不時聽到窟石掉落的聲音。由於過去有許多進山挖金的人和牧羊人在洞窟裡居住、煮飯、取暖,石窟內的壁畫被嚴重熏燒毀壞。但幸運的是由於當地居民仍然信奉佛教,部分石窟才得以保護。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下一期《記二叔常書鴻》(節選)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