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立秋氣降暑未休,滋陰養肺莫悲秋
发布时间:2024/08/08
点击数: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 成傑輝)
今年8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立秋又名交秋,代表暑秋交替的意思,預示著暑熱漸退、秋季到來。中醫認為立秋後秋氣應肺,秋燥漸顯,理應養肺潤肺,但目前廣東地區仍處長夏,暑熱之氣仍然明顯,故在這夏秋交季、陰陽消長之時,養生調理應從消暑清熱逐漸向滋陰養肺過度,重點順應陽氣的斂降,避免身體的過度耗傷。
立秋處於三伏中的末伏前後,正如俗話所說“三伏帶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嶺南地區大多暑熱未消,加之立秋以後晝夜溫差逐漸增大,這個時期身體既容易被暑熱所傷,也容易因風寒侵襲而出現各種不適。
立秋時節雨水仍較多,天氣容易變化,尤其夜晚氣溫下降,涼風來襲或是下雨後很容易感受風寒,出現惡寒頭痛、肌肉酸痛、腹痛腹瀉等症狀。白天气温炎热,宜穿着清爽的夏装,出门前应提前做好防晒措施,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随身携带雨具和薄外套以免淋雨着凉。
《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立秋過後肺金當令,雖然此時伏熱未盡,但大自然的陽氣逐漸降斂,此時養生需順勢而為,應秋氣之降。辛味發散瀉肺氣,酸味主收降肺氣,諸如薑、蔥、蒜、韭菜、辣椒、胡椒之品辛香宣散而瀉肺傷陰,在立秋之後不宜多食,若僅作為烹飪配料,酌情少許亦無不可。諸如烏梅、山楂、楊桃、蘋果、柚子等酸甘生津之品可適當多食,有斂肺酸收,以使肺氣平降。粳米、小米、糯米具有健脾胃、益中氣的功效,可適當補充。脾胃在五行屬土,此時飲食顧護脾胃恰是應於秋氣培土生金、因時制宜的養生之道。
秋季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從立秋開始加強鍛煉,能強健體魄,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