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人在旅途】與茶人相遇(連載七)
(文 舟)
此前去昔歸,皆因一片茶葉,這次再去,是想遇見一些茶人。
(續上期)
(四)③
我在這杯古茶面前,那些帶著翅膀的芽葉,不在杯裡沉浮,而在我心空翔飛。茶水裡泊著善良與信任,宗教的靜與離別的疼。我一下就站到了三千年前的午後,並隨大馬幫進入昔歸。彼時,除了羸弱的病者,許多男勞力都將撇下老婆孩子,為一片茶葉尋找買家。
昔歸古茶園核心區一角
就在十多年前,昔歸的年輕人也是從嘎裡古渡出發離開家鄉的,茶葉沒能分擔他們生活的債務,他們同樣找理由捨下家小外出打工。等他們得知家鄉昔歸茶葉價格一路飆高,他們又紛紛回到這裡,剷除茶園裡攀枝的老藤,再給每一棵茶精心打杈修枝。
五①
雖然已是一名茶人,除了自己家20多畝古茶園100多畝新茶園外,許多茶農都願意把鮮葉賣給自己,蘇其良已經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沉。既要實現效益,更要兼顧茶農,因為除自己是昔歸團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還是昔歸茶葉協會會長。
一路走來,蘇其良也吃過盲目的虧。2007年,他跟在別人身後在一片茶葉上狂歡,破滅的命運卻已懸臨。好多茶商一夜之間本息俱無,蘇其良也為此背上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人另闢蹊徑,而他依然沒放下茶,幾度拼搏,為日後的昔歸茶復興打下基礎。2012年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把帶動全村致富的擔子肩在身上,28戶80人會員,一帶一,戶幫戶,最終都成為在一片茶葉上發家的贏家。而2014年成立昔歸茶葉協會,無數次開誠佈公地討論、辯難,只為讓昔歸茶事業發展順利些再順利些。當然,不是一成立協會事情就這得簡單,只有做事的協會、用心的合作才能讓茶農得到實惠。
作為昔歸茶領頭羊,蘇其良外表儒雅,內心狂熱,有時自信得有些倔強,一談到昔歸茶馬上露出他對茶行業真知灼見。就是自己祖下傳下的團茶製作,他也會毫無保留地傳授。在傳統的攤晾萎凋、鐵鍋殺青、揉撚、太陽曬乾、甑子蒸軟,用棉質白布包裹揉捏成團的做法上,總是加了他個人近20年的摸索與體會。就是這樣一個團茶省級非遺傳承人,他始終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年茶季結束,他都會尋訪名茶山拜見老茶人,努力豐富自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