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 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9/10/28 点击数:

       大炮臺牆體首期修復工程預計於明年2月完成。首期工程主要針對對炮臺東側牆體進行修復和維護。全面修復工程文化局計劃分三期進行。

       在本月中旬文化局舉行的兩場講座中,本地資深建築師呂澤強以及上海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實驗中心主任戴仕炳分別以“大炮臺歷史及演變過程”和“大炮臺的保護及修復技術”為主題,以歷史的角度切入,講述大炮臺在四百年間的功能變遷,由昔日作為總督住所及官兵營房所在的軍事防禦系統核心,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改建為氣象局,到今日的澳門博物館和世遺地標,經歷多次改建後演變成今日市民及遊人所見的面貌;同時,詳細介紹是次大炮臺牆體的修復工作,闡釋現時大炮臺牆體批盪保護層出現裂痕、空鼓以及局部剝落的病害成因,介紹是次修復工作將依循最小幹預原則,運用經多年對牆體夯土及批盪層成分檢測、對不同修復配方的反覆試驗,所尋找到最適合修復大炮臺牆體的材料配方以及修復方案。

       大炮臺歷經滄桑,它是本澳歷史的承載,亦是本澳歷史的見證。修復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文化局方面藉此做了充分的工作和前期準備。甚至還專門做了一次“夯土體驗工作坊”,參加者在文化局修復人員的帶領下,以互動體驗的方式透過認識是次牆體修復所使用的配方、材料特性、成分配比、修復方法,現場動手調配修復材料及體驗修復工作,以增加市民對修復工作的瞭解,喚起關注並積極參與文遺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