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发布时间:2023/05/11 点击数:

治臣

人生在世,無論你在處於何種地位,不管你是從政、從文、從工、從軍、經商,亦或是從事農業、從事技術、從事體力勞動,在這個喧囂的尘世中,人与人是具有等級和層次的。不承認這一點是不現實的。正因如此,才使我們每個人有了分別的虛榮心,才使得我們有了各種各樣的等级概念。


當年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傳授佛法,前往會見當時的梁武帝,希望梁武帝能夠獲得佛法大旨成爲智者。而梁武帝卻認爲自己有能力建造眾多的寺廟,這樣會得到很大的功德,就能成佛。梁武帝以爲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就比誰都聰明智慧。有了這種概念後,他的一切作爲都會變得“走捷徑、唯利是圖、唯我獨尊”。他的內心并非願意學習佛法,如此就算是有了寺廟做爲佛法象徵性的存在形式,但他卻並未能真正掌握佛法大旨,自我受到執迷心的限製,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及算偶然有了一些小的成功,也隻能爲其狂傲的自信增加資本,并不會帶來品質修爲的改變。正如古人所說云,“有心爲之善己而不賞,無心爲之善己而自成”是同樣道理。


所以人需要給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麽,沒有擺正自己看問題總是片面的錯位,本末倒置、嫉妒狹隘,把小聰明當作大智慧,這樣便是缺乏自知之明。


當自己瞭解自己也能夠瞭解他人,並且感激他人所帶給自己的一切時,這個人的心境也就獲得了成長的能力,才會真正是富有和快樂的人。最基本的東西是在精神中具有高尚的思想和純樸的本質。從表面看好像沒有什麽作用,但這不僅是做人的根柢,更是人生在世能夠與人常久並因此獲得成功和幸福快樂的基礎。有了這個東西才可談具有了“深根蒂固”做人的能力。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東方曉雲

審   校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