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莫高窟 浩蕩的1500年(中)

发布时间:2019/10/28 点击数:

“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再沒有第二個。”

---- 季羨林

(中)

       在隋代的造像和壁畫中,有許多“黑臉”人物,這與當時所用的顏料——鉛有關。

       在中國,鉛的運用比較早,它通常以多種形態存在,其中橙色的鉛丹和白色的鉛白在壁畫中使用最多,而被氧化變色最為嚴重的就是鉛丹(其他朝代也存在顏料被氧化的情況)

       隋朝雖短暫,卻為唐的強盛積蓄了力量。西元618年,年僅13歲的隋恭帝楊侑禪讓皇位于李淵,自此,“大唐”名號蔓延開來。

       從中原而來的畫師和工匠們帶著唐朝的榮光,展現出了絕對自信的中國風格,其中,開鑿于盛唐年間的第130窟最為震撼,裡面有一尊耗時近30年才完成的通頂大佛,它高26米,雙眼微合下視,略含笑意,神情端莊慈祥,被稱為“南大像”。

       有意思的是,為了解決觀者仰視“南大像”時所造成的視覺差,當時的工匠們,有意將它的頭部做了放大處理,所以當我們站在這尊大佛腳下時,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面容。

       “南大像”頂端的藻井,色彩淡雅,四邊圖案對稱,為北宋時期的畫師所做,用以襯托佛像的莊嚴神聖。

       較小的泥塑中,當屬盛唐時期開鑿的第45窟最為精美。群像的正中是釋迦摩尼,他慈目低垂,面相豐圓,袈裟衣紋流暢,繪塑技法已臻完美。

       分立兩側的近侍是兩大弟子。右側的迦葉老成持重,臉龐方正,眉頭蹙起,面部表情莊重肅穆,似乎正在冥思苦想。與迦葉相對的阿難則年輕俊逸,他彎眉舒展,嘴角略翹,兩手自然合於腹前,神態恬淡恭順。

       這兩尊塑像造型有別,情態各異,很好地突出了兩大弟子截然不同的性格,它們不但是唐代弟子像中的上品,也是莫高窟雕塑藝術中的佳作。

       飛天,也極具中國特色。這個結合了印度佛教天人,中國道教羽人(古代神話中的仙人)和西域飛天的形象,在唐代完成了中國式演變,進入成熟期,藝術形象更是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