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傳承家訓,做一個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七)
黃偉民(黃興長孫,湖南省黃興研究會會長)
(續上期)
1923年,父親(黃一鷗。以下同)辭去長沙市政公所職務,出任川軍第一路軍司令。1925年,出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勝利,父親出任安徽省榷運局局長,因他胸懷正義,不願意與貪腐現狀合流,故引來工作中的種種麻煩,無法適應,支撐不到一年就辭職了。
1928年,父親與周震鱗等人代表南京政府前往北平接管原總統府等中央機關。1929年,父親還是與周震鱗、王用賓作為國民黨中央代表到瀋陽與張學良商討東北地區國民黨黨務。後又出任天津市政府參事兼特一區主任,任職期間,他試圖改良社會,關閉妓院,取締賭場、煙館,提倡文明新風;創辦《坦途》雜誌批判貪腐和社會的不良風氣。這些舉措得罪了地方惡勢力,加上蔣介石、馮國璋、閻錫山中原大戰的影響,父親在天津任職一年多便辭去了職務。1932年起,應孫科邀請擔任立法委員達十餘年,因父親與國民黨要人有不同程度的淵源,(故)跟不少人是很好的朋友,交誼篤厚。由於他為人正直、厚道,對朋友之間爭來鬥去十分困惑。特別使他絕望的是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情況下,國民黨內部那些鬥紅了眼的人仍不肯罷手,要盡花招,置對方于死地,他多次辭職均未被批准。1943年他藉口養病,向立法院請長假,悄悄地從重慶回到湖南湘鄉農村岳母家隱居,決計不過問政治。國民黨人士想利用他的影響多次請其出山,都被他婉言謝絕。在他居鄉期間,他指導農民怎樣自製衛生飲用水,怎樣種植農作物的新品種,以期改善當地農民生活和增加農民收入。
辛亥革命後,由於蔣介石排擠辛亥革命元老,許多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士生活極端困難,雖然父親也無固定收入,生活並不寬裕,但只要他還能幫助他人,他一定會傾其所有而助之。文化大革命抄家時,我發現一張寫著別人姓名的地契,我問父親是怎麼回事,父親告知:“這是別人借了我筆錢,他一定要將這張地契作抵押,其實這是一塊用處不大的沙洲地。”後來,我瞭解到借這筆錢的人已在50年代初遠去海外,那時的士地都已收歸國有。
父親為了讓辛亥革命後裔有受教育的機會,利用辛亥革命紀念烈士祠辦學,幫助這批生活困難的孩子,同時也接受附近的學生入學。他還不辭辛苦,幫助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員每月能獲得有限的補助,自己任勞任怨,到處奔波。在他辭世前一天晚上,他對我說:“我這一生奮鬥,就是為了實現你租父的遺願,復興中華。”
(全文完。本文有刪減)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