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導讀】漢詩傳統的現代轉化
趙思運:1967年生於山東鄆城,文學博士,現為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教授。出版專著《何其芳人格解碼》、《中國大陸當代漢詩的文化鏡像》、《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以及詩集《我的墓誌銘》、《六十四首》、《麗麗傳》、《不恥》、《一本正經》。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詩作家舊體詩詞創作現象的發生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當代漢詩的本土性反思與實踐”等。
趙目珍是古典文學博士,其文其人,不可避免地浸淫了古典氣質。在詩學如何接續傳統方面,他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致李賀》、《懷念李白》、《楚魂》、《神話》、《在長江之外思念黃鶴樓》、《又到江城》、《西湖記》、《隱喻》等懷古之作,既有楚騷文化之浪漫瑰奇,又有儒家文化之沉穩憂患,不僅意在還原古代文人的精神人格,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傳統人格也是趙目珍個體人格的確認和外化。正由於趙目珍厚實的古典文學學殖,他的詩作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達成了較好的平衡。意象的錘煉、意境的營造、語言的整飭,都頗富古典韻味。
《漁父》由“漁船”、“白鷺”、“桃花”、“鱖魚”、“萍州”、“煙川”、“殘陽”、“漁歌”、“輕舟”、“低蓬”等傳統詩學意象組織起一個意象群,“人”、“自然”、“歷史”通過密集的詩歌意象三位一體地澆鑄為渾成的藝術整體,凸顯出核心意象“漁父”,而且把這一核心意象置於歷史的浩淼波濤中,重鑄“漁父”這一人格象徵符號的現代意蘊。
他表現的既不是隱逸思想,也不是與大自然相契的單純審美,而是“勘破人生的仕宦”的傲岸於歷史圍籠的獨立精神人格,在最傳統的詩學意象中,彰顯出富於現代感的主體意識。我們在新詩的河流上總是急於否定和顛覆、以先鋒為時髦,而一直沒有心思欣賞兩岸的風景。當我們驀然回首時,在“泛口語”和“無邊敘事”的詩歌語境裡,非常有必要深切反思如何回尋傳統漢詩智慧,如何啟動“漢詩傳統的現代轉化”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當然,傳統詩學形態如何面對當下語境、如何做到“及物性”,也是本詩激起的另外一個方向的思考。
附
漁 父
趙目珍
是江南,總也躲不開你們的身影。
你們和魚蝦,同樣是水畔寄生的賓客。
傲煞王侯,不食人間半點煙火。
西塞山。兩千年。桃花,染紅你
不朽的漁船。白鷺點點,綴著青山。
鱖魚上鉤,兀自也釣一尾清閒。
五百年後。是誰?又憶起華鐙雕鞍。
封侯的酒徒,再一次將朝廷灌醉。
你終於,也勘破人生的仕宦。
鏡湖的波濤,拍打著遙遠。
你八尺的輕舟,三扇低篷,占斷了蘋洲數里煙川。
歷史,總喜歡藏匿煙波。你們,與魚蝦
一起,在風雨裡放歌,跟著水痕,慢慢消磨。
如血的殘陽,水面又撒滿了漁歌。
幾片羽毛,背起落日,散入長河。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