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徐霞客在鳳慶的歷史脈絡(十)
文 / 文 舟
(續上期)
溪水由橋東衝破山峽往北流出去,路從橋北翻越山岡上走。從山岡北面下走,再沿著溪流西岸行,曲折盤繞在塢中十二里,有一處百戶人家的村落盤踞在岡頭,東邊面臨溪口,這是新牛街。全是漢人居住,但地勢不開闊,有公館在此,如今把舊街的巡檢司遷到此地。由它北邊往西北下走二里,有條小江自西流向東,就是漾滇江的下游了,最後流入瀾滄江。
登上南突之坡,徐霞客放慢腳步。下瞰隔江的巡檢司,與阿祿司的溪流流到江中的河口相對,江流接受了溪水,就向東流入峽中,路從北山的半腰上,也繞著山崖順江走。又向東四里,有兩三家緊靠山岡居住,這是馬王箐,徐霞客在一戶人家借鍋燒湯吃飯。
由村子向東北上走三里多,正當特別突出的高峰之南,山下江水流過峽中,到此地也一直向南流去。往東北二里繞過它東南下垂的支脈,有兩三家人高踞在岡上,這是猛補者,也是哨寨之名,到這裡已逼近特別突出高峰的東南麓了。它東面下方盤繞的壑穀在中央回繞,就是東北杪松哨南面山著下延形成的;它的正南江流筆直流去,恰好正當兩道門之中。再走二里,忽然山澗北邊一座山崖懸在中央,向南獨立,如獨秀峰的形狀,有位隱庵和尚緊靠山崖建了三層飛閣。大路經過山下,此時馬幫已向前去了,徐霞客認為此處奇境不可錯失,就沿著回繞的石瞪穿過岩石關隘登到閣上。閣子是新建的,下層的後方,有一片石峰聳立在中央,與後面的山崖夾立,中間分開一條線,而中層就覆蓋在石縫上,峰尖鑽出中層的上方,上層又重疊在中層上建起。閣子後部都是就著山崖作為牆壁,並用鐵鍊把他們連綴起來,橫系在山崖上的石孔間,閣子前方飛簷重窗,吞吐煙雲,實在是處勝地,這就是茶房寺。徐霞客感到非常遺憾,不能把被子鋪蓋留在此地,依傍山崖躺臥在明月下了。隱庵為徐霞客烹茶挽留住宿,徐霞客擔心馬幫向前走去來不及追上,匆匆辭別他出來。
十八里後來到杪松哨。從習謙到杪松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背影,他用孤筇雙履丈量自然山河,用如櫞大筆記述尋山訪水的際遇,篳路藍縷,一路走來。沒有浩蕩的隨從,齊全的旅遊裝備,卻“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然而,長期的田野旅行考察,使徐霞客積勞成疾,崇禎十二年(1639)八月,當他離開鳳慶抵達雞足山時,先是全身出現疹塊,後來“兩足俱廢”,偉大而艱辛的旅程基本也就劃上句號了。(略有删减)
(全文完)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爾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