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傳承家訓,做一個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人(三)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数:

黃偉民(黃興長孫,湖南省黃興研究會會長)

(續上期)
孫中山說:“十次革命,克強無役不從。”同盟會成立以來的萍瀏醴起義(1906年)、潮州黃崗起義(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欽廉防城起義(1907年)、鎮南關起義(1907年)、欽廉上思起義(1908年)、河口起義(1908年)、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等,都是黃興領導,有力地消滅了清軍的軍事勢力,積累了作戰經驗。


1911年3月,黃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原定10路起義軍同時行動,後變成了只有黃興帶領下的敢死隊,沖進兩廣總督府,在戰鬥中,他右手被打斷兩根手指仍堅持戰鬥。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提供了經驗和教訓。黃興傷勢嚴重流血不止,由革命同志徐宗漢護送至香港雅氏醫院治療。


孫中山在評價廣州起義時說:“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並壽。”在總結廣州起義失敗時黃興指出,舉行起義地點應以武昌為中樞,湘粵為後勁,江蘇,浙江,安徽,陝西、四川亦同時相應以牽制之,大事不難一舉而定。黃興委託宋教仁、譚人風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會,加強對長江流域各省革命的領導。在中部同盟會的推動下,全國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湖北武昌確定辛亥九月初(西曆1911年10月初)發動起義,同時全國十一省回應。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28日,黃興由香港經上海到達武漢,設司令部于漢口滿春園茶樓,與清軍激戰一月餘,贏得了時間,爭得湖南等二十餘省相繼獨立。


廣州起義和武昌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武裝力量,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反對腐朽賣國的清朝政府,最終結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未完待續)


上一期(2)

下一期(4)


編  輯|爾雨林
審  核|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