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大敦煌歷史舞臺上 那些消失的和活著的古老民族(连载四)
发布时间:2021/01/20
点击数:
(連載四)
(文 / 杜永衛)
▲裕固族傳統服裝
例如裕固族,他們源出唐代遊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9世紀中葉,他們的一支遷至河西走廊,一度成為扼制絲綢之路河西孔道的霸主。在敦煌他們作為統治沙洲的回鶻在莫高窟、榆林窟壁畫中留下了他們生動的形象。明朝初年他們的後代畏兀兒人東遷嘉峪關內,逐漸定居在張掖、酒泉一帶,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
▲蒙古族王子供養像-莫高窟元代第332窟-史葦湘臨摹1960年
畏兀兒東遷入關是裕固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直到今天,裕固族民間傳說中還保留著他們東遷的悲壯的故事:據說很久以前,裕固族的故鄉遭受一場特大的風災,狂風卷走了牲畜,沙山吞沒了帳房,連黃金築成的佛堂也被沙山淹沒。又說他們遇到了異教徒的壓迫,在故鄉不能立足,於是他們開始了東遷。“走過了千佛洞(莫高窟),穿過了萬佛峽,酒泉城下紮營帳。沿著山梁走上那高高的祁連山,望見了八字墩遼闊的牧場。草綠花香的八字墩草原,變成了裕固族可愛的家鄉”。這首歷史民歌大致反映了裕固族的先祖畏兀爾的路線和經過。畏兀兒,亦作“畏吾爾”,其族源與維吾爾的族源相同,最早都是從蒙古草原遷徙來的遊牧民族回鶻。由於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以及年代更替的原因同一個民族的族稱有了不同的稱謂。
▲胡裝人物-莫高窟五代第98窟-段文傑臨摹1949年
今天的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敦煌文化圈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境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回、裕固、藏、維吾爾、東鄉、哈薩克族、朝鮮、土家、苗、壯、滿等12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除滿、維吾爾、東鄉、朝鮮、土家、苗、壯等族人數較少,分佈在城鄉各地,其餘各族都有相對獨立的聚居地,他們以遊牧為生,也有少量務農。(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