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大醫之門:侯巍與他的師父孫一民

发布时间:2020/12/15 点击数:

一個對中醫將信將疑的人,突然愛上了中醫;


一個春風得意的律師,放下律師業務改行治病救人;


一個既無家學淵源又無科班學習經歷的外行,成了一代中醫大宗師的入室弟子,並成為他的獨門驗方的傳承人;


一個半路出家的醫生,要建一所專門收治各大醫院判定不治的白血病患者醫院,還要在網絡上與療程同步發佈病患者的康復情況,以證明中醫治療的可驗證;


……

集以上種種戲劇化衝突於一身的人,叫侯巍。類似這樣相互衝突卻又融合得渾然一體的東西,在侯巍身上還可以找出很多。比如:他會很激動地談理性思考,很理性地談感性的得失;很圓融地堅持原則,很原則地融化分歧。

面對侯巍,很容易讓人想起漢朝一代良相張良。


當年,張良在圯上偶遇黃石公,以三納履的謙卑,贏得“孺子可教”的讚譽。黃石公授以兵家絕學《素書》(又稱為《黃石公兵法》)。張良發奮研讀後,深明韜略,為創建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侯巍與孫一民先生的相識,所得的評價則是“孺子可托”。孫先生納其為入室弟子,帶他行醫四方,並授以獨創的鮮中藥治療白血病的 “四鮮湯”等秘方。“四鮮湯”是孫一民先生的苦心孤詣之作,該方1999年曾獲得河南省科技成果獎,並申報了國家專利。如果把行醫視為保衛生命的戰爭,孫先生的這一創見,大概也可視為黃石公的兵家奇書了。


與張良不同的是,張良已經功成身退青史標名,而侯巍卻仍在踽踽前行,面對著西醫、中醫之爭,面對著“治療不治之症”之疑,面對著病患者和他們家人的渴望,面對著實現恩師託付所必經的種種挑戰。


澳門導報

2009年,侯巍與恩師孫一民先生在北京植物園


大醫傳承,一心為民


理解侯巍這份守護的沉重,要先從施今墨、孫一民這兩位中醫大師說起。他們的相逢相識,從一個側面映照出中醫的近百年歷史,構成了關於文化傳承的傳奇。


施今墨,原名施毓黔,生於1881年,13歲時即從他的舅父、名醫李可亭學習中醫,20歲左右已經通曉中醫理論,可以獨立行醫。施今墨求學于京師法政學堂,經人介紹認識了黃興,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從此以醫療為掩護,隨黃興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施今墨作為山西代表,在南京參加孫中山先生就職大總統的典禮,並以客卿身份協助陸軍總長黃興制定陸軍法典。後感時世雖異,官員仍不改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作風,大為失望,從此棄政從醫,為自己更名為“今墨”。


侯巍介紹,師父孫一民曾經說過,師爺自名“今墨”,取義有三:其一,紀念誕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習墨子,行兼愛之道,治病不論貴與賤,施愛不分富與貧;其三,要在醫術上勇於革新,要成為當代醫學繩墨(今之墨准之意),為後學者立范式。


施先生懸壺濟世的經歷,不乏傳奇色彩。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動議取消中醫。為捍衛中醫,施今墨先生奔走南北,團結同仁,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數次赴南京請願,以求力挽狂瀾。適值汪精衛的岳母患痢,遍請西醫,未見少效,行將不起。有人建議請施今墨診治,汪精衛同意試試。


施今墨憑脈,每言必中,使汪精衛的岳母心服口服,頻頻點頭稱是。開處方時施今墨說:“安心服藥,一診可愈,不必複診。”果如施今墨所言,在眾多西醫束手無策之後,服了施先生開的藥,汪清衛岳母的病就霍然而愈。汪精衛這才相信中醫之神驗,題字送匾“美意延年”,再不提取消中醫之辭,後來批准成立中央國醫館,任命施今墨為副館長。中醫終於以妙手回春的療效,贏得了生存的權利。


澳門導報

2008年,孫一民先生在北京雙廟,時年90歲


澳門導報

2009年,孫一民先生在用餐,時年91歲


孫一民,1919年出生于河南安陽一個中醫世家,青年時就讀于施今墨先生創辦的華北國醫學院,因學業優異,一畢業就被校方聘為董事,畢業前即拜施今墨先生為師,並隨恩師在北京、南京行醫多年。


侯巍說,師父孫一民原名孫逸民,因為他師兄中有一位叫逸民的,師爺施今墨提議他改個名字,並親自為他改名為“孫一民”,意思是讓他牢記醫者來自人民,服務於人民,希望他一心為民。


1953年施先生應周恩來總理之邀進京,臨行前,他特將南京診所委託給孫一民管理,並親自用毛筆在宣紙書寫了醒腦湯、氣管炎、婦科、胃病四張在臨床上具有獨特療效的秘方贈予愛徒孫一民。施今墨先生親筆留世的藥方本來就不多,這四張加蓋了施今墨先生私印的藥方是僅有的四張。


求賢若渴,傾授絕學


大學者盧嘉錫與孫一民先生交往甚密,對他的為人和學識很是讚賞,兩人經常論古談今。孫一民的博學令盧嘉錫欽佩不已,稱他為“高人”。“不敢當,不敢當,我個子高(一米八),年齡高(當時80歲),是真的高。”由此可見孫先生的幽默、豁達、謙遜的長者之風。在與弟子們相聚論道時,孫先生也不會因為“外人”在場,而有所回避。從中可見孫先生視學術為公器的博大胸懷,也可見他求賢若渴,為了找到一生所學值得託付的繼承者而不拘一格求人才的良苦用心。


一次聚會中,孫先生要弟子們就四鮮湯的推廣各抒已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多從發揚光大的角度來談。當時還是律師,剛剛認識孫老的侯巍也在場,他卻說:“四鮮湯不為太多人知道,甚至還有很多人對中醫持不信任態度,這時談發揚光大,為時過早。讓更多人瞭解中醫,用統計資料對四鮮湯的治療效果進行量化評估,讓它可以和西醫的治療效果相比較,才是當務之急。”侯巍的這種看法,讓孫先生看到了他的務實和嚴謹,於是,孫先生就要求侯巍起草四鮮湯的推廣方案。侯巍顧忌自己不是孫先生的門徒,不好太過介入,就寫了一個方案交給孫先生的其他學生,請代為轉交。


過了一段時間,孫先生問為何遲遲不交功課,侯巍說早就交過了。孫先生查問下來,才知道其他學生認為侯巍不是孫先生的弟子,讓侯巍寫方案只是孫先生一時之興,就沒把方案交給孫先生。之後不幾天,侯巍陪孫先生小酌,孫先生喝到高興時,突然笑著問侯巍:“你願意當我的徒弟嗎?”侯巍說:“我沒有醫學功底,年齡又這麼大了,學醫會不會太晚了?”孫先生說:“你的年齡不過是我的一半,哪裡談得上晚!” 侯巍回答:“如果您老人家不嫌,我當然願意拜師了。”孫先生大笑,當下就讓侯巍行了拜師禮,收為關門弟子。


澳門導報

2009年11月20日,侯巍在海口為恩師孫一民先生過91歲生日


從那以後,侯巍把律師事務所託付給合夥人,開始了他的中醫之路,跟隨孫一民先生去通州,回安陽,赴開封,下海南,住文昌,宿海口,白天行醫,夜晩隨侍長談學習醫道,成了孫先生最親近的學生。孫先生也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尤其是鮮中藥治療白血病的成果如何推廣普惠蒼生之重擔,託付給了侯巍。多年之後,侯巍每每回憶起這段經歷,眼睛仍然會濕潤。


妙悟醫理,攻克血癌


孫一民先生不僅在醫術上傳承深厚,而且對中醫有獨到創見。他在傳承施先生甘寒養陰的醫學理論基礎上,創立了30多個簡、便、廉、驗的處方。他是怎樣創立鮮中藥療法的?侯巍告訴我們:師父有一次吃西瓜的時候,突然想到,西瓜具有解暑利尿的功能,要是曬乾了吃,它的功效就會大打折扣。於是,他得出結論:大幅度提高藥力在於一個“鮮”字。他便瞄準了用鮮藥漿汁治病這一新探索。


1988年,孫一民在河南安陽成立全國首家鮮中醫研究所,先後創立了10多個鮮中藥醫方,並開始將鮮中藥大規模地用於臨床治療白血病及各類腫瘤,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澳門白血病患者陳希賢化療後發燒不退在澳門治療一個月不見好轉,只好轉到廣州一家大醫院治療,治療多日,高熱不退。患者家屬聽說孫一民在治療白血病方面很有研究,便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請孫先生求治。孫一民用“汗”法為其治療,取得了神奇的療效,患者服藥後就開始出汗,頓感輕鬆,當天體溫就恢復正常。


這件事引起了整個醫院的轟動,有人說退燒是暫時的,過兩天還得燒。結果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患者不但發燒沒有出現反復,而且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對此,羊城晚報海外版做了突出報導。


一次,《解放軍報》原常務副總編闞士英將軍在孫一民先生家與孫老聊天,有一位帥氣的中年男子帶著一束鮮花來看他。闞將軍以為是孫先生的學生,來者告訴他,自己叫李繼宗,原是北京內燃機廠的工人,是孫老治癒的白血病患者。李繼宗已48歲了,看上去也就30多歲的樣子,要不是他自我介紹誰也看不出他曾是一名白血病患者!李繼宗說,和他同期在一家大醫院治療的白血病病友先後全不在了,活著的只有他一個,原因是自己遇到了孫老,是孫老高超的醫術救了自己。


我國現有白血病患者400多萬人,每年還新增白血病人3-5萬人。白血病又被稱為血癌,是讓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孫一民先生用鮮中藥治療白血病,挽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被稱為“白血病的剋星”。


仁心愛民,大醫之風


做為民國四大名醫的傳人,孫一民不僅向弟子侯巍傳授了絕學醫術,而且時時諄諄教誨他仁心愛民的醫德。侯巍說,師父經常講起師爺施今墨的特殊掛號制度:


施今墨規定每天從50個掛號中拿10個名額作為特殊號,只收正常掛號費的一半或全部免費,照顧那些看不起病的平民百姓。孫一民忘不了有天中午天下起了傾盆大雨,在國醫學院等待應診的患者都以為今天施先生不會出義診了,正在這時他卻冒著大雨趕到診所,為患者義務診病。患者無不感激動容。


恩師的醫德醫品,孫一民銘記在心,終生踐行。


二十年過去了,患者艾鳳軍至今還記得那難忘的一幕:孫一民正在為病人診病,病人排起了長隊,那時16歲的艾鳳軍在頭紮白毛巾的爺爺陪同下也在排隊候診。排了一上午總算快輪到自己了,這時一個當地的幹部硬是加塞到他們前面。爺倆有氣也不敢出聲,只好忍了。這場面讓正在診病的孫一民一抬頭看見了,他當面毫不客氣地把加塞的人請了出去。艾鳳軍爺倆雖然沒說什麼,但心裡對孫一民卻充滿了無限的感激。艾風軍堅信,孫爺爺這樣一個不信邪的人,一定能夠幫自己治好病。


傾聽侯巍講述恩師孫一民的故事,在他使命在身,堅定前行的音容中,浮現出一代中醫宗師施今墨、孫一民的身影。是的,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手握接力棒的侯巍,正以仁心仁術,踐行著報國愛民,大醫精誠的精神不朽!


(文字根據闞士英文章《大醫孫一民》、單根生文章《守護者侯巍:為了對生命和文化傳統的承諾》等資料整理,編輯時略有增改;圖片/侯巍。編輯/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