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大敦煌歷史舞臺上 那些消失的和活著的古老民族(连载一)
(文 / 杜永衛)
編者按
“華戎交匯一大都會”是人們對絲路敦煌最準確的定位。絲路萬里連西域,胡琴琵琶與羌笛,漫漫絲路沿秦地西走,別灞橋,出長安;逾秦嶺,跨隴山;越狄道,過祁連,吐納敦煌召唐漢。歷史上的敦煌是個多民族聚居之地。從三苗流三危的傳說始,羌、戎曾在此牧馬征戰;烏孫、月氏、匈奴的逐鹿敦煌、嘯馬邊關讓敦煌成為那個時代最靚麗的家園;粟特商人沿絲綢之路的東西往返;鮮卑、回鶻的飲馬打尖;吐蕃、黨項的政權,都為大漠敦煌增添了無盡的謎團。本文圖文並茂,通過杜永衛先生的文字介紹和多位攝影家的作品,讓您直面感受獨特而個性鮮明的敦煌人的別樣風采。(編輯馬良寶)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西端,甘、青、新三省(區)交匯處。南枕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相連;西連浩瀚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青海、南疆接壤;北經大戈壁與天山余脈相連。在古代,敦煌的大部分時期都在這個範圍,它包括黨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總面積大約16.8萬平方公里,基本上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大敦煌”的區域。大敦煌即以敦煌市為中心,輻射瓜州、肅北、阿克塞“一市三縣”的文化旅遊經濟圈,恰好與西漢河西四郡之“敦煌郡“地域重合。大敦煌圈有莫高窟、鎖陽城、玉門關、懸泉置、漢長城共五處世界文化遺產,為世界文化遺產最多最集中的地區。
這些古老而神奇的文化遺產告訴我們:敦煌在古代曾是中華民族乃至鄰近各國眾多民族活動的歷史大舞臺,中國西北和中亞諸多古老民族都在這裡輪番上演過精彩的歷史劇目,展現過許多威武壯麗的歷史場景。
▲牧馬圖 酒泉魏晉墓壁畫墓
歷史上一幕幕壯觀的悲喜劇,譜寫了敦煌燦爛的厚重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相互交融、謀求強盛、奮發圖強的歷史縮影;也是中華這個大一統、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絲綢之路開創、鞏固、發展,中原王朝對外開放、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推動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交通史和友好往來史。
▲屯墾圖 酒泉魏晉墓壁畫
敦煌自遠古以來就是諸多民族聚居之地,先後生活過除漢族以外的三苗、羌、戎、烏孫、大月氏、匈奴、鮮卑、粟特、吐蕃、回鶻、黨項、蒙古等多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這裡或遊牧,或農耕,或農牧兼顧,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敦煌文明。(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下一期關於藏經洞的相關記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