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滿門忠烈寫春秋 —湖湘人物陳炳煥家族的紅色基因 (連載五)
(連載五)
(文 / 陳文革)
莘莘子弟,激蕩時代風雲(2)
陳嘉祐(1881—1937),陳炳煥之長子,字護黃(原為護芳,以尊炎黃及黃興而更名“護黃”)。
1903年就讀于明德學堂,1904年加入黃興領導的華興會。1905 年隨黃興東渡日本,入東京振武學堂。經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1908年升入東京士官學校。辛亥革命前夕回國,任湖北獨立第十四標標統,參加武昌起義。起義部隊被擊散後,回湖南擔任譚延闓都督參謀兼炮兵團長,後任國民黨湖南支部軍務主任,1915年任湘軍2師3旅旅長。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任步兵3旅旅長,彭德懷、陳賡等系其部屬。1922年被任命為北伐軍湘軍第1路軍司令,率部入贛。
由於陳炯明叛變革命,回師郴州援粵,失利後,率部進入湘西。孫中山對他臨危赴難,深表贊許。後隨孫中山從滬入粵,被任命為第5軍軍長兼講武堂堂長。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成功,陳嘉祐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他擁護國共合作,反對分裂行為。國民革命軍第5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其講武堂改稱為第2軍軍官學校,陳嘉祐邀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陳延年來校講演;聽取蘇聯顧問鮑羅廷建議,以軍校學員為骨幹組成教導師,陳嘉祐兼任師長。
他積極支持農民運動講習所活動和工農革命軍隨軍行動。教導師入湘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3軍(後改14軍),陳嘉祐任中將軍長。他積極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蔣介石發動“4.12”政變後,陳嘉祐通電反蔣。在兼任國民黨湖南省黨校校長時,對進步學員關懷愛護。在軍隊清黨中,對共產黨員待之以禮,安全護送。
1928年,陳嘉祐反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矛盾激化。他公開宣佈與蔣介石斷絕一切關係。後堅決不與蔣介石合作,拒絕去江西“剿共”。蔣介石視陳嘉祐如眼中釘,佈施陰謀進行暗害,陳嘉祐頻頻遷居以避其害。“9.18”事變後,陳嘉祐先後聯合程潛、李濟深、蔡廷鍇等愛國將領,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蔣欲置之於死地,不斷密遣特務跟蹤,迫使陳嘉祐於1935年遷居香港,1937年病逝。
1949年8月5日長沙解放後,毛澤東不忘陳嘉祐當年的幫助,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其家屬受到毛澤東照顧,陳嘉祐墓也一直保存在湘陰南泉寺內。
陳嘉勳(1885—1972),陳炳煥之次侄。
1906年入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加入同盟會。參加同盟會組織的留日回國學生秘密革命社團——揚子江棒球隊,在兩湖一帶進行革命宣傳活動。後官費留美,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獲政治經濟學博士。1909年拜謁在美國休養就醫的革命派領袖黃興。回歸後,矢志教育救國,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和湖南大學教授、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代理校長等職。為國家培養了許多高端人才,錢學森、王安等著名科學家均為他的門生。
解放後,在長沙市八中教書,退休後住天津,著有《西洋通史》4冊(手稿),在“文革”中被抄劫。1972年逝世,後移葬湘陰縣南泉寺。
作者簡介:
陳文革,男,湖南湘陰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第三屆“岳陽名師”,
全國第三批正高級教師,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湘文化研究會會員,左宗棠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駱秉章研究會顧問。曾在多家文化及學術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與學術論文多篇。
新媒體編輯:爾雨林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