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滿門忠烈寫春秋 —湖湘人物陳炳煥家族的紅色基因 (連載三)
(連載三)
(文 / 陳文革)
烈烈英雄,砥礪鏗鏘步伐 (2)
陳炳煥深受郭嵩燾立憲思想影響,認為強國必須強政治,主張仿效英國的立憲制度。其時,立憲運動在全國興起。1909年,陳炳煥回到湖南,這一年,湖南諮議局成立,譚延闓推舉為諮議局議長,陳炳煥被選為副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代表人物之一。
1910年,湖南掀起保路運動,陸續有人上京請願。郵傳部發出通告:如再有人上京請願,格殺勿論。陳炳煥等四人被省諮議局委派上京請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誓死捍衛民眾和國家利益。
清政府假立憲的面目徹底暴露後,陳炳煥義無反顧地轉向革命。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4月,他加入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同盟會,任同盟會湖南支部總務部長。當時,湖南新軍迅速回應武昌起義,奪下長沙城,譚延闓出任湖南軍政府都督。
歷經長年戰爭,湖南經濟凋敝,百廢待興,亟待振興經濟。陳炳煥毅然出任湖南省財政司司長、國稅籌備處長職務。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湖南財政收入大增。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9月,湖南成立國民黨支部,陳炳煥任支部會計長。
1913年3月,他與宋教仁、龍璋等發起成立“湖南各團聯合籌邊會”。不久,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殺,陳炳煥響應孫中山、黃興號召,反對袁世凱,遭通緝,於5月離湘赴滬參加反袁活動。
民國初建,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困窘,陳炳煥在譚延闓的支持下,籌集銀兩三十萬上繳中央國庫,為南京臨時政府解決了燃眉之急,得到孫中山嘉獎,獲得四等嘉禾勳章。
1916年,根據黃興旨意,回湘任湖南官礦督辦、礦務總理,發展湖南礦業,使湖南財力大增,穩定了湖南經濟,支援了革命戰爭和國家建設。
1916年7月15日,黃興在電文中高度贊許陳炳煥:“苦心謀湘,屢經事變,卒賴維持,深為感佩。”陳炳煥取得的財政大增,穩定了湖南經濟支援了革命和建設;
1917年,陳炳煥被選為湖南金融維持會會長,主持湖南金融事業。1920年擔任湖南省財政廳廳長,抱病勞作,後因體力不支,多次提出卸任,未獲應允。12月1日病情加重,卸下廳印,于次日在長沙藩正街寓宅去世,享年61歲。
陳炳煥一生與時俱進,奮鬥不止,終究未能實現強國夢想,心懷遺憾,臨終之際,他留下遺訓:“克見党國之成功,乃伐石立碑。”
1921年元月4日,湖南省軍政府為陳炳煥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陳炳煥墓廬位於長沙雷沖嶺北石塘灣前山之陽(今望城橋驛下灣村雷沖嶺),墓制宏偉,當地人稱“陳石大墓”,用漢白玉建造,包括石牌坊、石華表、石獅子、石欄杆、石階梯、石祭台、石香爐、石亭、石桌、石凳等。
如今,陳炳煥墓廬被毀之處已作了恢復性修繕,並被定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供人們祭拜緬懷。
1930年,國家統一、經濟復興,陳炳煥長子陳嘉祐秉承父親遺訓,將譚延闓撰寫、譚澤闓書寫的陳炳煥《碑文》伐石刻碑。譚延闓贊道:“君負用世才略,志不僅在一省,殫心党國以隕其身……及革命起,君子侄皆以文武立功名,黃克強(黃興)先生尤致禮君,群乃嘆服。”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陳文革,男,湖南湘陰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第三屆“岳陽名師”,全國第三批正高級教師,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湘文化研究會會員,左宗棠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駱秉章研究會顧問。曾在多家文化及學術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與學術論文多篇。
新媒體編輯:爾雨林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