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與雪山共舞 – 菩提路上等風來
《虹》
展出地點:西藏日喀則崗嘎鎮群山曠野
海拔:4530米
北緯:28°30′16″,東經:86°36′50″
2020年9月18-19日,“等風來——王義明的藝術行動”之《虹》(Rainbow)於西藏日喀則崗嘎鎮,面對珠穆朗瑪等幾座八千多米的山峰,徐徐展開。藝術家王義明歷時多年創作的83件巨幅畫作,由57頭犛牛馱負著,沿著山坡曲線,在陽光、藍天、白雲、雪山、曠野和風共同創構的場域中,搭設成一道寄予著人們美好祈願的彩虹,在地球第三極呈現。
展示現場,參與的人們懷揣共同的祈願,牽引高原犛牛,搬運著畫布,朝著珠峰方向緩緩行進,隨後抵達平緩山坡。92位現場人員、57頭犛牛共同將83條畫布搭設成一道寬15米、長400米的高原之《虹》,隨著山坡起伏蜿蜒、浮動。
藏區高原,日光曝曬,雪峰雲霧間,這道經由人和自然合力創作的《虹》,如同雨後騰升的雪山絢彩,給人以鮮活、聖潔的視覺體驗。隨著人們凝視的深入,《虹》成為連接人與自然的藝術通道,成為溝通人與世界的心靈之橋,成為承載美好祈願的審美意象,引導心靈企及自在之境,感受自然中的神聖力量,為未來祈願。
“等風來”之《虹》藏區展示活動,其實是王義明實施多年的藝術行動的核心計畫,是一個在實施過程中逐漸明朗,並涉及眾人參與,融入在地創作的藝術項目。
2016年,在藏區寫生途中,王義明偶然產生了一個在珠峰畫畫、展示的想法。隨即,他熱情投入創作,在藏區高原,在廣州工作室,在公眾參與的人文空間,陸續創作完成83條他稱之為“幡”的作品。2017至2019年,“幡”系列的部分作品在北京,上海、珠海、廣州、東莞、成都,以及加拿大溫哥華等城市相繼展出。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王義明深入省思人與人、人與世界、自然等問題後,啟動了“等風來”藏區展示的藝術行動。7月、9月,他兩次帶領專案團隊,帶著他的83條“幡“回到創作靈感的發源地——藏區高原,面臨神山聖湖,走近都城遺址,遙望著喜馬拉雅雪峰群,在疫情成為全球性事件、衝突與發展共存的“危機時刻”,與公眾隔空見面。
曾經的狂想如今落實為切實的行動,在後疫情時代的當下,變得真誠而平實,其行動本身成為藝術家王義明沉著有力、撼人心脾的藝術發聲,引導人們思考有關生命、自然,等等,那些看似宏大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終極問題。
2020年,“等風來”藏區展示活動中,83條幡鋪設成了極簡的藝術符號,完美彰顯了“幡”系列作品中蘊藏的無窮魅力,並在特殊場域的激發下,由“幡”創作的藝術作品無形中傳達出遼闊而豐富的精神寓意。
7月,阿裡地區神山聖湖之間的《上蒼之眼》(Eye),如同一隻來自蒼穹的凝視之眼。在眼睛的凝視下,人類所為均無處遁形,再輝煌的文明都是過眼雲煙。也正是在這只美麗眼睛的警醒下,人們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會引導心靈去追問生命的意義,會去追尋瞬間的永恆性,會自然而然地生髮出一種純淨祈願。
在追問、尋覓和祈願的訴求中,9月,王義明重返西藏,在喜馬拉雅雪山群間,創作了《虹》(Rainbow)。《虹》既是連接,也是溝通,是連接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心靈之橋,是跨越界別的感性媒介,也是為溝通天人之際搭設的彩色通道。經由《虹》,我們相信,訴諸生命終極關懷的美好祈願,將攀岩著珠峰的山脊,從地球的至高點騰升蒼穹。
自然中的群山、湖泊、雲雨、風雪,以及《上蒼之眼》《虹》等藝術創作,其實是人們實現精神訓練的“階梯”,隨著訓練深化,具象的“階梯”消隱後,心靈之光會照亮通往純淨世界的道路,引導人們追尋永恆真理。
2020年雖正道滄桑,但我們依靠團結、扶持、鼓勵,克服困難,攜手同行。“幡已至,隨風飄揚”。未來之路,我們也將心懷信念和美好祈願,砥礪前行。長路漫漫,當群星閃耀時,請記得,仰望星空,共同祈願!
“等風來——王義明的藝術行動”之《虹》
學術主持:楊小彥
紀錄導演:鄧偉
參與人員(按姓氏拼音排序):鄧賜賢、丁建兵、李夢婕、吳微微、謝偉、徐美玲、揚晶、衣國慶、張幕、卓雯青
藏族參與人員:尼瑪、多傑、羅布、格桑、索朗、阿旺、卓瑪等84人
王義明: 湖南瀏陽人,1986年畢業於湖南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199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美術教研室主任、視覺藝術實驗室主任,環境藝術研究所所長、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美術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建築學會會員。
【相關資訊】等風來——王義明的藝術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