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專题】(上)王俊:通過數字化的方法和人工智能的方法 來理解生命、理解疾病和健康

发布时间:2020/12/15 点击数:

(2020澳珠企業家峰會演講)


(上)


我是20多年前北大生物系學人工生命的,那個時候還不叫人工智能,叫人工生命。當時我是用一個计算机神經網絡的方法,用所謂计算机的方式來類比瓢蟲的捕食行為進化的過程,當時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假設,一是生命本身是可以數字化的;二是生命本身是可以人工智能化的。


 每一個人都有基因的,基因是什麼? DNA就是指揮你生命數字化和產生結果的。為什麼西藏人的孩子生下來能夠高山適應?是因為他的祖輩可以高山適應,為什麼他的祖輩可以高山適應?因為那些不適應的已經被淘汰了。所以我們身體裡面的DNA擁有31個剪輯的DNA,每一個字母都代表著人類在過去上億年和自然界不斷的博弈最後形成的結果。


所以我們身體裡面的這一套程序代表了我們應對于未來社會和環境變化的一種生存(策略),而這種生存策略應記在每一個生命體裡面,不光是病毒,病毒到動物、到植物所有的生命的這條程序,都應對著他適應于周圍世界的一套生存策略。


以前我是華大基因的CEO,在華大的時候只是讀基因,就是把這個生命程序讀出來。如果程序出問題了,能夠跟疾病有什麼樣的關聯?第一是出生缺陷,即這個程式出了bug,在一開始這個程序就出問題了。還有現在我們做的最多的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是外來的基因入侵,有一個病毒的基因進入到你體內,我們可以通過測基因的方法、測序的方法知道有沒有病毒,還包括腫瘤的發生等等。


但是生命體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這一套程序在不同的參數下運行會有不同的結果。30年前中國人糖尿病的發病率是小於1%的,只有0.67%,而現在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大於10%多,還有接近20%的糖前病變(即糖尿病的前期)。因為1/3的中國人要麼得糖尿病,要麼就得腫瘤病,但是你那條基因在30年裡面其實是沒有變化的。我們都知道他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包括飲食、情緒、壓力,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這套程式的運營參數所以同樣的一套程式在不同的參數下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是一個同卵雙胞胎,DNA的程式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長大以後有一個得乳腺癌,有一個沒有得乳腺癌;有一個肥胖,有一個沒有肥胖。這些都是因為在環境變化下產生的不同結果,包括霧霾,包括各種各樣的基因的壓力。


所以當你生下來的時候,每一個人對於不同的疾病有一個邊界,這個邊界有的大有的小,比如說有的人對糖尿病的風險,怎麼吃都還好,都不太容易得糖尿病,有的人稍微吃一下,就有糖尿病的發病率和和高風險,所以每一個人對不同疾病的風險預值有不同的臨界空間。但是你生活每天的各種各樣的選擇,都決定了你未來的疾病和健康的走向,它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會變得更加不好?


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在每一天面臨自己選擇的時候,做出最理性的、最符合自己健康需求的選擇,然後通過這種選擇來控制自己的生命狀態,來把自己的疾病風險降低,控制在最低的最低的範圍之內。我們有了非常高效的讀取生命程序這套基因的數字化的方法,但是我們有沒有計算方法?我們有沒有人工智能的模擬方法?我們有沒有用其他的生命方法,數字生命的方法來監控生命體數字化的這些技術?


所以,生命體是一個炭基生命,我們的生命都是以炭元素為核心的一個生命。


(未完待續 請關注下一期‘通過數字生命本身来評價個人風險臨界’等相關內容)


連載中

連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