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為王】專欄(十九)清淨佛法的修行是人生幸福生活無上之法
編者按:
佛法博大精深,教內宗派林立,有關般若究極,莫衷一是。而當此信息氾濫時代,冒充善知識妄說法義者,如麻似栗,對於佛教弘法利生事業造成極大傷害,亟待正本清源。土登瀑布尊者,法源清淨,精擅三藏,教證圓融,具足果位功德,一切教言,皆從三藏般若大海中出,堪為人天眼目,佛法勝幢。本期請繼續關注土登瀑布尊者宣說之《清淨佛法的修行是人生幸福生活無上之法》內容 。
清淨佛法的修行是人生幸福生活無上之法。如我們前期內容中的需要用心猛力思維忍辱的功德和嗔怒的過患。於這個道理安立,宗喀巴大師說:“忍辱諸具力者勝莊嚴,”另有說:“由忍具容。”等。忍辱者是一切莊嚴中最優異的莊嚴。現在很多年輕人用很多錢去整容美容,其目的是令各自的外觀變漂亮而令人悅意,且讓自己的愛慕者變多,從而朋友變多,名氣變大等。但如果你容納嗔怒毒蛇於心續遠離忍辱的莊嚴,你的外觀及相貌無論怎樣漂亮,你的朋友必會變少,不美之名也會增加,不需要多說。因此若認為我講的好,就應使自己所穿好的忍辱鎧甲無論何時也不要分離。另外嗔怒也讓夫妻分離,讓很多小孩變成單親,嗔恨障礙蒙蔽智眼,就算具恩父母也對其惡語謾罵毆等者。也有失去自己的生命或奪取他人的性命從而於獄中度過人生的,也有因此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總之因嗔怒害己害人之事不堪計數,所以必須要為斷除他而努力。
如果有人認為因某害人者或嗔怒的對象所做之惡業或過分行為對社會環境有危害,故他們不是修忍辱的對象,甚至希望他們消失,此非理也。應知有情的業理不可思議,思想和行為惡劣的不良有情也無有邊際。如果沒有能力消滅自心的嗔怒,外在的敵人任如何調服,亦會增長,這是世間法的本質。如入行論中講:“不良有情如虛空,全部滅之不可能,若滅嗔心此一個,猶如消滅一切敵。大地之上覆以革,如是之革何可能,靴底許之皮革者,猶如地上一切覆。如是外物亦復之,吾我外制不可能,外制我之心者此,諸餘他者何需制。”如果能努力修忍辱,那就是世界之巔的了義勇士。知心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也會容光具足、美名具足。不僅今生能夠圓滿富足漸增,也是來世由樂而到達善逝地之正因。《菩薩地》雲:“菩薩者乃僅最先於忍辱見功德者。具忍辱補特伽羅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無多乖離,多喜樂及喜樂心,死時無悔,身雖壞亦生於上種善趣世界天眾之中。見勝利已自亦忍辱,亦令他行清淨忍辱,讚歎及宣揚忍辱,若見忍辱補特伽羅心皆大歡喜。”《攝波羅蜜多論》說:“若有棄舍利他意,佛說忍為勝方便。世間圓滿諸善事,由忍救護忿過失。是具力者妙莊嚴,是難行者最勝力。能息害心野火雨,現後眾害由忍除。諸勝丈夫堪忍鎧,惡人粗語箭難透,反成讚歎微妙華,名稱花鬘極悅意。”
總之忍辱有安受苦忍、耐怨害忍、思擇法忍等三者,此處所開示主要者是耐怨害忍。多有人思維忍辱的對象以及修忍辱的情形時,會覺彼非忍辱對象,認為此事不合理,做事之人也不對,因眾多緣由而導致修忍辱之緣中斷。這是不知道忍辱道理僅乃內在標誌。這是為什麼呢?修忍辱的對象作出了超出非不合理範圍事情才需要修忍辱,若非如此於合理事及所作者就不必要了,如果是一個正常人也不會產生嗔心。
修忍辱是一切成功和幸福的根本,修忍辱是今一切得名聲和幸福的源泉,是來生由樂而到達善逝之地的清淨之法。誰如果有忍辱,他的周圍就有團結和友情,如果有團結和友情,也就有榮譽和勇力,也就有發展和上進的前途。對此《攝波羅蜜多論》說:“功德莊嚴名聲莊嚴之,具體工藝亦是忍辱也。”宗喀巴大師講:“有情之邪行不令退利他,從摧壞眾多善根之憤怒敵中救護,及於微小力度損害忍辱,乃奪意莊嚴,煩惱憂愁所致難忍之清淨力,能滅害心大火之水流,諸暴惡人以邪行箭不能透鎧,成就金色奪諸趣眼及意妙色之工匠學者,”如是等眾多利益門而讚歎。《入行論》說:“誰者遮止消滅嗔,彼者此與他者樂。”若能常時依靠忍辱,則會心不退歡喜,此生一切時中快樂,來世阻止惡趣而生特定善趣,予畢竟悉皆安樂。此等利益皆由忍辱而生,於此因果關系未得堅固猛力定解之間當修學之。
然而如果認為修忍辱僅是佛教徒的修行,此亦錯誤,這裏不應有教派有無及教派是否相似之者,下至一切旁生有情(動物)如果沒有團結則不能超越苦之自性。如果認為我所說的為善說,則應於此一切有情若無則苦,若有則為一切幸福根本者——忍辱盡全力而精進無有鬆懈而為之。
同樣只知道嗔怒的危害並不夠,需要努力於以眾多途徑和方法消滅嗔怒。我們每天夜晚睡覺之前要仔細思維觀察,考察我今日可有心不自主被嗔怒所左右,如果有心被嗔怒所左右即呵責自己,要像進入毒穴般懊惱懺悔,以後就算命緣亦防範此心令心粉碎。如果未接觸嗔怒之緣或已對治之,如是等若自心未被嗔怒所左右則自修歡喜心。需努力持續令心續寂靜,如果這樣習慣了,則為心已熟練之相,不久你無疑必成為一位具忍辱之質的偉大士夫。
【般若為王】欄目集錦
四聖諦之苦諦 [1] [2] [3] [4] [修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