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念力可穿透宇宙(三)

发布时间:2021/04/24 点击数:

作者:江寧


前言: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參與到了徐彬覺一的千佛計劃,在接觸這個計劃時,我第一反應是太棒了,這才是當代藝術應有的樣子。


這是一項當代偉大的藝術工程,它的偉大之處不僅是彌補了當代藝術的斷層,更是從人性的角度,讓藝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


這個計劃本身,並不局限於一個藝術創作,而是一個行動,這個行動是通過當代藝術的形式,通過造佛者與徐彬覺一的對話,去記錄梳理發現,抽象概括提煉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心裡的念頭,這個行動,就叫千佛計劃——發現慈悲之美。


下面是我對這個計劃的一點見解和認識,與大家共同分享。


(續上期)

造佛像讓眾人看到自性之美


徐彬覺一邀請一千多位自觀、自省的藝術實踐參與者,作為自己的創作夥伴,忠實地與他們討論自己內心的那個念頭,這些念頭通過雕塑表達出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頗為宏觀的千佛。


在這裡,值得我再強調的是,在徐彬覺一的千佛計劃裡,並沒有邏輯可言,在造每一尊佛像時,他不會去思考該如何雕塑,用什麼材料,往往等到下筆描稿或動手雕塑的一瞬間,靈感就來了。


可以說,他不會把自己困在某個理論體系的桎梏中,他對文明的思考,打破了現代主義美學的枷鎖,這是一種美學的實踐,而我則有幸參與到這種實踐當中。


另外,讓我倍加感激他的一個地方,就是造佛時佛性顯現的一瞬間,發現了人性之美。


我們都處於一個充滿衝突的世界裡面,內心早已被打磨出一層老繭,我們平時害怕被傷害、被窺探、害怕表露自己,所以把心禁固起來,很少能裝下柔軟的東西。而他卻能把我們內心鮮活、柔軟、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一部分挖掘出來,讓人自省,我想這就是念的力量。


在我造佛的過程中,我發現與我一同參與造佛的人,有些原本是冷漠、可怕、需要防備的人,但在這個計劃中被打破了,我看到了每一個人的慈悲之心,善良之念。


造佛者將自己佛性顯現的一瞬間記錄下來,寫成千字小文,讀者在讀這些文章時,往往會淚流滿面。現在,徐彬覺一將每個人的千字小文彙聚起來,集結成一本小書,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本書,就是一本藝術創作的對話,心靈的對話。


也許,當你看到這本小書或欣賞這些作品時,才能與我一同感受到這個計劃的偉大之處,以及體會人性深處之美。


我們看到每一個人在我們身邊那種慈悲之心,那種善良之念,彙聚成今天這個計劃的本身,它並不局限於一個藝術創作,這個計劃本身是一個行動。


這個行動,是通過當代藝術的形式,來通過一千個人與徐彬覺一的對話,我們去記錄梳理整理發現,抽象概括提煉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心裡的念頭,這個行動,就叫千佛計劃——發現慈悲之美。(全文完)


(來源:蛛堡藝術) 


(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