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念力可穿透宇宙(二)

发布时间:2021/04/09 点击数:

作者:江寧  


前言: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參與到了徐彬覺一的千佛計劃,在接觸這個計劃時,我第一反應是太棒了,這才是當代藝術應有的樣子。


這是一項當代偉大的藝術工程,它的偉大之處不僅是彌補了當代藝術的斷層,更是從人性的角度,讓藝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


這個計劃本身,並不局限於一個藝術創作,而是一個行動,這個行動是通過當代藝術的形式,通過造佛者與徐彬覺一的對話,去記錄梳理發現,抽象概括提煉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心裡的念頭,這個行動,就叫千佛計畫——發現慈悲之美。


下面是我對這個計劃的一點見解和認識,與大家共同分享。


(續上期)


宏觀與微觀盡融於千佛計劃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我們把浩瀚博大的宇宙作為宏觀的描述方向,我們力求對它有多一點瞭解,就應該回到非人類自我中心學說,我們不能以一個未能感知就不予承認的態度來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


在我的理解裡,千佛計劃之宏觀意義是:站在一個文明的高度,我們來觀看浩瀚無邊的宇宙,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表達,它就是“佛”。


千佛計劃,是藝術家由多個小的藝術觀察,或者說對人內心的觀察,來構建一個大的宏偉的,相當於大數據的這樣一個壯觀的全景。


人性之美與探求浩瀚無邊的宇宙可以概括為佛,而我們對每一個微小的內心的自觀與自省,則可稱之為千。


這樣來看,每一個參與千佛計劃的普通人,他們的每一念,都屬於他的思想意志,他們的意志不能夠改變宇宙的運行方式,但這些念,卻在宇宙當中以各種方式存在,或者以對立方式的負存在交互在一起,他們也是構成浩瀚宇宙的一部分。


這樣看來千佛計劃的“佛”,與千佛計劃的“千”,由此反觀人類自我,反思人類文明,就顯示出它深遠的意義。


徐彬覺一藝術實踐極具前瞻性


當代藝術在風起雲湧的今天,代表了整個人類思考的進步與大的思考方向。現在,回歸到我們對宇宙的敬畏,承認我們的無知,承認我們未能感知到宇宙的博大,本身就是種進步。


徐彬覺一用一種和現代主義美學理論基礎完全不同的藝術實踐,或者說文明回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察,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觀看與觀看宇宙的新視點。


再來反思一下現代主義美學理論,藝術家對藝術的思考,是齊平於經典哲學思想的高度的,他們不讓普羅大眾來參與他的藝術實踐,他們都是束之於高閣而不讓人們來參與。


而徐彬覺一恰恰是邀請了更多的普羅大眾來參與自觀,藝術家做的只是對這種自觀的一個記錄、概括,總結,把他們的念,用雕塑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這是當代藝術區別於上個世紀現代主義美學的一個典型特徵。


這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實踐,他的高度不能用普通的藝術創作來概括,他與參與者之間是一個共同參與創作,共同思考的過程,所以非常具有建設性。


(未完待續 來源:蛛堡藝術 ) 


(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