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一)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

作者:演霖

澳門導報

編者的話:

       【史海鉤沉】,不但是一個觸摸過往的欄目,更是一個洞悉未來的欄目。通過觸摸每一個時代的脈絡,讓我們知曉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究竟要到哪裡去。重溫過去,方能珍惜今日,擁抱未來。

       《家國春秋》透過清末民初一個家族的歷史從而讓讀者能瞭解深入的瞭解那個過去的時代。


【序】

        1879年深秋,一個落霜的清晨。

       風塵僕僕的19歲青年陳炳煥輕輕叩開了郭府的大門。


       郭嵩燾,著名洋務運動思想家、清朝首任駐英法公使,中國十九世紀末維新派的先聲,超越時代的先行者。數月前,其迫於守舊排外勢力等諸多壓力稱病辭歸,黯然返鄉。此後沒有知音,亦無同道,內心寂寞如沙。


       這個19歲年輕人的到來,終於讓郭嵩燾的富強思想和西學先見得以弘達。在這個深秋,這一對相見恨晚的忘年之交思想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陳炳煥因此受益頗多,眼界得以開闊,思想得以拓展,學亦有進,志向增高。


       25年之後,以陳炳煥及其子侄為代表的湘湖陳氏一族承“為官不貪財、謀事不為名、為國多辦事”之祖訓家風,身懷報國之志,前赴後繼,追隨中山先生、黃興先生左右,投身到辛亥革命的大時代洪流當中。


【以身為範 鞠躬盡瘁】

       炳煥老先生以身為範,憑藉其深厚的舊學底蘊和西學經驗,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盡其所能為國人增才智、為國家增強力,為社會的進步事業、為辛亥革命和民國建設努力作貢獻。其被譽為清末民初的教育家、實業家、財政金融專家。被時人尊與劉人煕、譚人鳳並稱湖南“三老”。曾受到黃興的稱頌和孫中山的嘉獎。他為官廉潔勤政而從不言功,真正做到了為國家的強盛、為民族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陳炳煥,字樹藩,1860年5月出生于湖南湘陰縣界頭鋪。當時國家正值內憂外患之時,他認為“強國先要強自我”,遂決心發奮讀書,立志將來要為國家謀大事。1900年,其以“才識出群,自行不苟,好學深思”之才,被省學政帶薪保送入武昌兩湖書院就讀,期間深得洋務派領袖、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讚賞。1902年即以湖北遊歷官(外交官)的身份派往日本考察政治。 


       通過在日考察,陳炳煥認為,強國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學校培養。從而激發起教育強國的思想。1904年,其回湘發起創辦了湘陰縣第一所高等小學和湘陰駐省中學(現均為百年名校)。1906年清政府學部為了加強對留日學生工作的統一管理,正式成立了“日本留學生管理處”。陳炳煥被派赴日本,任湖南留日學生監督。1907年,陳炳煥被張鶴齡任命為奉天圖書館館長兼官書局總理,為我國東北地區近代公共圖書館開先河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其在清末現代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方面,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時,立憲運動在全國興起,1909年湖南諮議局成立,譚延闓舉為諮議局議長。陳炳煥被選為副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首領人物之一。其深受郭嵩燾立憲思想影響,認為強國必須強政治,他主張仿效英國的立憲制度,改良清政。他認真研讀羅馬法典、拿破崙發點等西方各國法典,為諮議局制定各項法制章程。 


       在譚延闓出任湖南軍政府都督後的湖南,百廢待興,國庫虛空,亟待振興財政。彼時陳炳煥接任財政司司長、湖南國稅廳籌備處處長職務。財政為庶政之母,革命和建設都需要錢。陳炳煥全力以赴,首先籌助經費保證了革命戰爭的需求。他創新稅收辦法 使公家收入增加。因為湖南的米、茶事業的發展,財力增加,故尚有餘力接濟包括黃興在內的各路革命党領袖轄地。  


       民國初建之後,經濟建設急需大量資金,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十分困難,陳炳煥響應孫中山、黃興“振興實業”的號召,在湖南發起的實業建設中百計經營,取得重大成效。他還努力改革稅制,廢除舊稅制,實行新稅制,不但增加了公家的財力,並使官民兩利。當時,湖南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單是湖南派出留學歐美生數百人,“極一時之盛”。陳炳煥不遺餘力,積極籌措資金,以保支付。期間,陳炳煥在譚延闓的支持下,籌集銀兩三十萬上繳中央,為南京臨時政府解燃眉之急,受到孫中山的嘉獎,並獲得四等嘉禾勳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湖南礦業正處黃金時期,陳炳煥被派任湖南官礦監督、礦務總理等職。他親自深入湖南各地礦山, 幫助發展礦業。大大增加財政收入,支援了護國運動。


       民國初期湖南金融業紊亂,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民生安定。1917年5月 ,陳炳煥被推選為湖南金融維持會的總會長,在極其紊亂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其為穩定湖南經濟而艱難地從事金融業的發展工作。


       1918年南北軍軍閥先頭部隊輪流著闖進長沙城,大肆搶劫銀行和市民,社會市場一片混亂,使長沙商界、市民遭受巨大損失。特別是北洋軍閥張敬堯進駐長沙任湖南都督兼省長以後,情勢更為嚴峻。 1920年6月張敬堯被湖南人民驅逐出湖南。譚延闓第三次督湘。陳炳煥以眾望所屬,被請出山,帶病再次擔任湖南省財政廳廳長。 


       從8月上任到11月30日卸印前這段日子裡,為挽救湖南財政,陳炳煥帶病“蜇爬重綰財符”。此時,陳炳煥因“憂心國事,昕夕勤勞,舊疾加重”,“迭經辭職,未克釋仔肩”。於12月1日終於卸下廳印。而就在第二日,即12月2日寅時,陳炳煥壽終於藩正街寓宅。

       陳炳煥努力奮鬥竭力一生,至死亦未能實現他的強國之夢,心懷遺憾。臨終,仍心憂國事,寄予後望。其留下遺訓:克見党國之成功(盼南北統一,實現共和),乃刻石立碑。即在革命成功了,國家統一了,再為他刻碑。


       十年後,長子陳嘉祐秉承父親的遺訓,將譚延闓撰譚澤闓書的陳炳煥《碑文》伐石刻碑 。

澳門導報

       陳炳煥去世後,當年的軍政府即向省內外軍政機關發出“陳樹老昨日逝世”的通電,高度讚揚陳炳煥辛亥十年的功績。


       程潛省長曾稱道:“辛亥建元以來,湖南官吏不愛錢,能稱好官廉吏,不負革命宗旨者為陳樹藩一人,使人人如彼,則湖南以至天下事俱大可有為矣。

(未完續待)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一)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二)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三)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四)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五)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六)

【澳門導報】家國春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