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技藝、感受性和現代詩的社會功能 —從多多的詩談起(連載九)
連載九
陳培浩
續上期第三個章節新詩比喻的技藝線索之5.密度型比喻與通感型比喻)
我們來看一首詩,是臺灣詩人洛夫所寫的《香港的月光》:
香港的月光比貓輕
比蛇冷
比隔壁自來水管的漏滴
還要虛無
——洛夫《香港的月光》
你會發現他雖然沒有直接說香港的月光如貓輕、如蛇冷,它沒有直接的喻詞,但它依然是比喻,隱含在比較中的比喻。我們進一步追問的是這個“輕”“冷”為何能把月光和貓、蛇聯繫起來?它們之間顯然沒有一種直接的、形象上的聯繫,這種聯繫其實是一種感覺,如果你觀察過貓在跳動,你就會發現貓跳到地上是沒有聲音的。所以他說月光比貓輕,這時就賦予了月光像貓般的動作性,輕盈的輕。“月光比蛇冷”蛇的冷指的一定不是寒冷的冷,而是陰冷的冷,是當你看到蛇,倒吸一口冷氣的冷。為何說“月光比隔壁自來水管的漏滴還要虛無”,“月光”和“隔壁自來水管的漏滴”聯結在失眠的關係中。如果你有一個晚上完全睡不著,用幾個小時聽隔壁的自來水管的漏滴時,意味著面對的不止是自來水管,而是自來水管的漏滴所放大的一個人獨對黑夜的虛無、孤獨感。這裡的“月光”跟“貓”跟“蛇”的聯繫不是外在的形貌,而是內在的感覺,這種寫法我們稱它為一種通感型的比喻。通感型的比喻大概需要非常有才情的詩人才能夠運用自如,我覺得中國的詩人比喻用得我最喜歡的,一個是臺灣的洛夫,另一個恰恰是我們前面講的多多。
6.離合喻和集群喻
我們還可以給大家看看另一種比喻的類型。當代詩人朱朱的一首詩《小鎮的薩克斯》:
雨中的男人,有一圈細密的茸毛,
他們行走時像褐色的樹,那麼稀疏
整條街道像粗大的薩克斯管伸過。
有一道光線沿著起伏的屋頂鋪展,
雨絲落向孩子和狗。
樹葉和牆壁的燈無聲地點燃。
我走進平原上的小鎮,
沿著樓梯,走上房屋,窗口放著一籃栗子。
我走到人的唇與薩克斯相觸的門。
——朱朱《小鎮的薩克斯》
他的比喻很特別,特別在離合喻。離合也就是說這個比喻不是在一塊,而是分散在詩中的不同段落。常見的比喻即使不是在同一個句子出現,但至少在相鄰的句子出現。但是我們在這首詩中發現不是這樣的,在第一節最後一句有一個比喻,這個比喻是“整條街道像粗大的薩克斯管伸過”,它已經構成一個完整的比喻,“街道”“薩克斯”,構成我們前面所說的小/大轉換,將大的街道化為小的薩克斯。然而如果僅有這個比喻可能是不值得我們分析的,它還隱含著另外一個比喻,這個比喻隱藏著另外一個部分,放在這首詩第三節最後一行“我走到人的唇與薩克斯相觸的門”,也就是說只有回到第一節詩的最後一行那個比喻裡,才能理解第三節最後一行。為何說“我走到人的唇與薩克斯相觸的門”,我們大概可以理解薩克斯是前面所講的整條街。這裡講的表層的意思是說我走到了這條街道,但是它深層的意思的是說唇與薩克斯相觸時發出樂音,它是一種悠揚聲音的震動。它的意思是:當我走到街口時,我的內心就像嘴唇吹奏薩克斯時那樣,發出一陣顫動的聲音。我們會發現它是把這個比喻拆分開來,把它放在不同地方,這種比喻的方式非常有意思。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陣新詩的比喻的方式,我自己把它稱做集群喻。我們通過北大詩人胡續冬的《在臧棣的課上》來分析。臧棣跟胡續冬都是當代著名詩人,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這首詩的一節,他這樣形容臧棣的詩歌課堂:
它像一瓶產于靈薄獄的碳酸飲料,
高壓密封著求知的欲望、
小資產階級的甜蜜和憂傷,
而臧棣的聲音裡有一把精於分析的開瓶器,
不甘寂寞的靈魂小泡沫在等待寫作過程的開啟。
——胡續冬《在臧棣的課上》
我們會發現這首詩有趣的地方在於詩歌課堂所設置的比喻,都是相關聯的。它的第一個喻體——碳酸飲料,接下來“高壓密封”“甜蜜和憂傷”“開瓶器”“小泡沫”所有這些詞語都是跟碳酸飲料相關。這種比喻的難度係數無疑大大提高了,所有的句子、喻體都是圍繞一個詞語的範圍,我們把它稱之為集群喻。這是不難理解的,真正寫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未完待續 請關注下期第四個章節四、小結:感受性與詩歌的社會功能)
--------------------
1朱朱:《小鎮的薩克斯》,蔡天新主編《現代漢詩100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302頁。
2 洛夫:《香港的月光》,任洪淵編選《洛夫詩選》,中國友誼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頁。
3 胡續冬:《在臧棣的課上》,《詩林》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