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關於傳統雕塑 民間藝術 學院派 :幾點質疑(二)
文: 杜永衛 圖:當代敦煌
“學院派”與傳統藝術的“學徒制”孰高孰低?(2)
圖片▲唐代菩薩•莫高窟205窟
上述對“民間藝術”解釋的謬誤在哪裡呢?首先,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怎麼就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幾千年的“師傅帶徒弟”的藝術訓練就不正規嗎?難道只有在學校畫過幾年素描、塑過幾件雕塑才算正規訓練麼?誠然,中國古代雕塑雖然沒有像西方那樣的一套從幾何體素描開始的基礎造型的訓練方法,但我國民間也有“要想塑的好先把畫畫好”的說法,其追求和“學院派”殊途同歸。而且傳統匠師大都塑繪兼具,既能做雕塑也善畫壁畫,這種“塑繪同源”“塑繪一體”的記載也不乏見於古代畫論之中。特別是在師傅手把手的指導下讓徒弟通過大量的臨摹,在幹中學,學中幹,邊摸索,邊實踐,難道就不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麼?此外中國古代凡學藝都有本行業的一些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語句工整,有韻有節,易於記憶傳誦的諺訣,這些口訣都是歷代匠師藝術實踐的經驗總結,是經過長期積累、積澱而提煉出來的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理論指導,這種實踐結合理論的訓練方法難道不正規麼?
圖片▲敦煌莫高裡工匠村傳統造像藝術研究所宋嶸強所長帶徒弟進行傳統泥塑
其實在今天的“學院派”美術教育之前的漫長的藝術傳承史上,無論中外則都是“學徒制“的培訓方法。觀摩師傅創作,照著師傅的作品臨摹,在中西方都是相同的。據美術史資料顯示:第一所美術學校出現在1590年,是由意大利波倫亞卡拉奇兄弟創辦,至17世紀才在歐洲有了官辦的美術學院;而我國則是1912年由劉粟海先生在上海才創辦了第一所美術學校。這說明“學院派”較傳統“學徒制”的歷史要晚得多,可以說歷史上的絕大多數藝術家都是民間“學徒制”出身的。即便今日,無論中外,仍不乏未經過院校學習而通過拜師學藝走上藝術道路的名家大師,難道他們都是“不正規”的麼?其實,藝術造詣的高低並不在於“學院派”還是“學徒制”,中國古代保存下來的那些眾多的絕世精品,那些創造精品背後的無數工匠,哪個又是“學院派”的呢?因此把“民間藝術”注釋成或理解為“未經過正規訓練”、非“學院派”的,顯得沒有任何道理。
圖片▲莫高窟328窟阿難、佛陀 盛唐
在當今中國美術界確實存在一種現象,似乎出身院校以外的、非官方的、體制之外的美術從業者都是民間的,甚至的“業餘的”“非專業的”;凡是從中國古代沿傳下來的雕塑藝術都被認為是“民間藝術”。而自上世紀以來才從歐洲特別是從蘇聯沿傳而來的幾十年的所謂“學院派雕塑”卻成為了中國雕塑的“正統”,成了主流,這讓中國自身的雕塑傳統卻淪為邊緣化的“民間藝術”。這無異是對我國“傳統雕塑”的一種矮化和貶低。當然筆者並非否定“學院派”的成就,也非比較孰高孰低,而是想就“民間藝術”這一概念的解釋提出一點個人的質疑。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歡迎繼續流覽下一個章節: “學院派”與傳統藝術的“學徒制”孰高孰低?(3)
下一期连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