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先辈】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一)

发布时间:2019/06/12 点击数:

編者按:

          這是一個從抗戰時期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故事。21歲的年輕學子陳嘉應投筆從戎,用生命寫下了這個故事的悲壯 --- 丈夫報國 不必相送。


图片关键词


【01】

        1934年剛剛開春,為了培養能夠與日寇抗衡的空軍飛行員,中央航空學校到長沙招生。

這一年,19歲的陳嘉應正讀高三。

當時的嘉應不但是學校品學兼優的高才生,更是體育場上的佼佼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學生的愛國運動浪潮此起彼伏,奮起抵抗外侮的情緒在有志青年心中日益增漲。看到招飛告示的嘉應,更是熱血沸騰。能夠投筆從戎,翱翔在藍天抗禦外敵,這是他的夢想。沒有絲毫猶豫,嘉應報名參加招考。終於,陳嘉應以1米78的魁梧身軀,健壯的體魄,以優異的應試成績,在數百名學生中脫穎而出,被中央航空學校錄取。

看到錄取通知書,嘉應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拿著錄取通知書,他奔跑回家,要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母親。

穿過紅牆巷子,急促的腳步聲從青麻石地磚遠遠的傳到了母親的耳朵裡。隨著開門聲,母親看到了大汗淋漓還喘息著的嘉應。

得知兒子報名應試並被錄取的消息後,母親沉默了。嘉應的父親去世的那一年,他才五歲。看到剛剛成年的兒子報名從軍,母親心中萬般不舍。那一晚,母子二人都沒有合眼。

報國之志在嘉應心中堅定而明確。

第二天天不亮,嘉應就來到母親的房間,效仿嶽飛精忠報國的情形,跪于母親面前,將一張自己鄭重題詞的照片交給母親。三十歲就守寡的母親,含著淚聽兒子一字一字地念:“投筆從戎,報效國家”(這張照片一直保留到文化大革命才被抄毀)。

識字不多的母親明知道參加抗日的航空飛行員隨時都可能犧牲,但她終於深明大義,流著淚毅然答應了愛兒的懇求。

兒行千里母擔憂,嘉應走的那一日,母親立在門口,就這樣看著兒子的背影遠去。兒子回眸的一笑和揮手,永遠留在了母親心中。而這一別,成為了永訣。

 

【续待】

                    

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一)

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二)

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三)

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四)

丈夫许国 不必相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