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回歸中國文化本原的中醫小小方 海外抗疫見證中醫可以貢獻全世界(下)
專訪中醫小小方創始人趙世校(下)
文/賈謬
像上古之人初創文字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趙世校在生活的具體細節中觀想,體悟著自然的啟示。
趙世校說,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人的疾病主要是陽病,需要陰治,而物質過剩的當代,人的疾病主要是陰病,需要陽治。中藥藥性理論有一個核心概念,四氣五味。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鹹。味為陰,氣為陽。根據當代人陰病陽治的需要,趙世校在徹底弄懂了郭志辰的“藥量越小,走得越快,效果越好”的核心理念後,依據“去味留氣”的處方思路,進一步探索,將中藥“氣”的效用發揮到極致,終於創建了完整的中醫小小方的理論、臨床體系。
郭志辰的小方,每味藥的用量一般是1到7克,經過親身實驗與臨床經驗,趙世校發現,每味藥的用量控制在零點幾克,“味”去的更徹底,“氣”的效用更明顯,陽治的體現更突出,治療當代人的陰病,效果更好。但是,每味藥到底要零點幾克呢?計量的標準是什麼?郭志辰的小方計量是參照了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取其數7,但細化到每一個處方,每一味中藥,在1到7之間,如何定量,自古以來醫書上從來沒有寫,郭志辰也從來沒有說。趙世校回到中醫的本原陰陽思想,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於是,他根據河圖洛書和易經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取其數8,小小方每味藥的計量在0.1-0.8克,以《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為綱則,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與八卦術數的對應,確立了計量標準。這在幾千年的中醫史上,是第一次為處方的用藥計量確立了標準和法則。
中醫小小方的出現,首先解決了中藥口感差、煎藥服藥困難的問題,讓服用中藥變得比泡茶還簡單、便捷,而且口感好,極其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再者,現在的中藥材消耗量越來越大,導致中藥越來越貴,假冒偽劣越來越多,並且已經破壞了中藥材生長的自然生態,小小方以數百分之一的用量、極大地節約了中藥材資源,對保護自然生態、解決市場亂象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服藥過量會加重肝腎負擔,中藥的毒副作用難以避免,媒體已報導日本的小柴胡顆粒常期服用會導致肺纖維化,含關木通的龍膽瀉肝丸導致服用者腎損害,等等,而小小方的選藥和計量之微,可完全避免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小小方的用藥計量規矩是中醫史上第一次為處方用藥計量確立了標準和法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趙世校中醫小小方的用藥和用量是建立在新的空間醫學理論基礎上的。參照清代名醫黃元禦的人體圓運動學說,與郭志辰的人體空間醫學理論,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和陰陽思想以及臨床中的創新發現,趙世校將人體分為上焦、下焦、外焦“新三焦”,他發現黃元禦的圓運動學說,只是五行的左升右降,還不夠整體觀,於是改進成表現為任督二脈的整體陰陽的前升後降(趙世校稱之為公轉),形成了現代中醫新空間醫學理論。
趙世校介紹,在臨床實踐中,中醫小小方的醫治原則與處方模式非常簡單,就是“公轉+特效藥”。首先根據舌象辨證,將病灶進行人體空間定位,上焦、下焦還是外焦,同時判別公轉的陰陽失衡情況,然後開方,以特效藥干預失衡了的公轉,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的陰陽平衡一恢復,諸病皆除。所謂特效藥的特效,並不是慣常的什麼藥治什麼病症,而是根據藥物的“氣”的資訊和量的資訊,到達人體空間需要的位置,進行準確的陰陽升降的調節。趙世校非常重視中藥的量,認為處方藥量的數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資訊,因此稱之為“資訊本草”。這是中醫小小方的靈魂,其醫治原則正是通過藥數的組合,以其信息定位定向,準確干預、調節人體公轉空間的陰陽平衡,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因此,趙世校創新的空間醫學理論也可稱之為空間資訊理論。
取象比類,攻克疑難病
有一次,趙世校去鄭州講課,學員陪他到黃河邊觀光。看著滾滾東流的黃河水,趙世校喃喃自語:“黃河得了糖尿病。”大家好奇地問他怎麼回事。趙世校說,你們看,黃河的水到了下游變得這麼黃,黃色在五行學說中屬土,五臟對應脾,五味對應甘,糖分這麼多,不是得了糖尿病麼!黃河為什麼得的糖尿病呢?因為中游黃土高原植被不夠,造成土的流失,木克土,沒有木制約土,土就流失了。趙世校一下子悟出了糖尿病的病理和治療思路。
回去後,他將自然的啟示與人體空間資訊理論相對應,以“公轉+特藥效”的處方模型,根據藥數組合的資訊原理,開具了治療糖尿病的小小方。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治癒率高達80%以上。
在臺灣講課時,趙世校在海邊看到曬鹽的過程,從而悟出結石的病理和治療思路。臨床一試,同樣非常靈效。雷雨天氣,通過打雷,趙世校又悟到癲癇的病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代人基本都是西方知識體系教育出來的,對趙世校的這種“知識”或許不理解,甚至不以為然。但這恰恰是趙世校對中醫“取象比類”思想的活學活用。自然精神理論的現代開創者黃以明先生認為,趙世校回到的中醫本原陰陽思想,不僅是中醫的本原,而且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本原。這個本原以自然精神為一切知識的依據,從大自然中悟出陰陽思想(包括無極、太極、八卦等),然後去理解萬事萬物。而西方整個知識體系是邏輯的,必須假設一個前提,這個前提不斷往前提,就是第一推動因,西方稱之為上帝,也是人設定的。
趙世校對中醫的貢獻恰恰是他在現代沒有受西方知識的影響,而是原原本本地回到了中國文化的本原,對一切具體現象的理解都回到了陰陽思想。黃以明先生在韓國世界生命文化論壇的演講《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中提出了“雙重同構”,即概念的世界與現象的世界不能分開去認識,必須在雙重同構中體驗。他以陶淵明的詩歌“悠然見南山”為古人“雙重同構”的範例,可以說,趙世校做為一個當代人,他的中醫體驗也做到了“雙重同構”,從而促進了古老中醫的現代新生。
趙世校說,他治好的疑難病,都不是自己發明怎麼治的,而是大自然告訴自己的,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應用。他說,中醫的典籍,最高的殿堂就是《黃帝內經》,後面的醫書大多數是經驗,但如果大自然告訴自己的,跟《黃帝內經》上不一樣,那《黃帝內經》也是錯的。因為《黃帝內經》也是古人感悟大自然得來的。他的依據是自然精神,大自然的啟示,而不是人的記載。
臨床實踐證明,趙世校通過取象比類,解悟病理醫理,以中醫小小方施治,找到了糖尿病、高血壓、強直性脊柱炎、動靜脈肢端閉塞症、過敏性紫癜等疑難病的專治方法。所有患者都用西醫診斷,服用小小方後都用西醫檢驗,完全在西醫標準的驗證下,治癒率高達70-80%。
中醫貢獻全世界,路在何方?
毛澤東主席在1953年曾經說過:“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最權威的人類疾病分類手冊,在2018年發佈的第十一版(ICD-11)中,疾病編碼共有55000個,也就意味著目前人類有55000種疾病及相關因素被記錄、命名。這是現代西醫的“偉大成就”,在此框架下形成了全球一體化的龐大而嚴密的西醫研學知識體系與醫藥產業利益格局,以及壟斷全球的醫藥資本寡頭。然而,人的健康在西醫的發達之下並沒有改善,疾病越來越多,治病越來越貴、越來越難,年年體檢、終生服藥正在成為常態。
在龐大而嚴密的西醫“研學醫藥”全球產業利益鏈面前,中醫何從貢獻全世界?
由於中國在全球新冠疫情的防疫抗疫鬥爭中取得了驚世的勝利,中醫在其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近來保護、發展中醫的聲音越來越多,也有一些政策出臺。但趙世校認為,大多是停留在口號上,可以實施的太少。趙世校說,中醫生存下來,靠得是對人類生命健康的貢獻,這是中醫生命力的體現,所以中醫不需要保護,只要給它生存的空間就可以。在政策上,中醫不用扶植,只要少一些限制,多一些生存的空間,中醫靠自己的生命力就能發展壯大。
是啊,依靠法規,趙世校幾乎不可能參與抗疫工作,他能做的只有免費派送防疫保健茶和遠端指導海外弟子,他的施展空間太小了!眼看著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全球,這正是向全世界證明中醫可以對人類有所貢獻的良機,報國心切,救人心切,卻四顧躊躇,難以伸展。
一方面是西醫的壁壘森嚴,一方面是中醫的政策限制,但趙世校並不氣餒,就像在防疫抗疫中不放棄任何救人的機會,多年來他一直靠著小小方服則應驗的療效,將中醫的強大生命力深深紮根在他走過的中國大地上,並靠著口碑相傳,走出國門,讓中醫的種子飄洋過海,去全世界紮根、生長。
自2011年,趙世校開始在海內外各地講課授徒,足跡遍佈亞、澳、歐、美四大洲。由於只能辦理旅遊簽證,自己又不會外語,其中種種困難與不便,但趙世校從不介懷。由於旅遊簽證時間短,趙世校不捨得花時間用在遊玩上,常常不辭辛苦連續講課一個月,而回國時外幣的學費卻不能過海關,趙世校說,只要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體會到中醫的好處,中醫能在更多的地方紮根,自己不賺錢也高興。
目前,趙世校已在國內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意大利、匈牙利、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中國臺灣等地授課千余場,弟子學員近5萬人。趙世校說,他到海外講授中醫,最大的收穫是讓僑胞重新認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之前,很多僑胞認為自己接受的是當地的文化,對中國沒有文化認同,瞭解中醫之後,終於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和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並為此感到自豪。
趙世校在世界各地講授中醫小小方
趙世校海內外各地中醫小小方培訓班學員合影
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趙世校不僅創建了現代中醫空間信息理論,創新了中醫小小方,標誌著古老中醫在現代里程碑意義的發展,並且將中醫的福祉遠播海外十幾個國家,又在全球新冠疫情的海外抗疫中取得神奇療效,完全證明了中醫可以貢獻全世界。但談到中醫發展的前景,趙世校卻是悲觀的。他說,中醫的前途黯淡,看不到光明。趙世校認為,中國文化喪失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醫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化喪失了,人們不瞭解中國文化,就不瞭解中醫,就根本談不上信中醫。
在這樣的條件下,中醫如何作為呢?趙世校說,做為中醫能做的只有提高臨床治癒率,能把患者的病治好,就還有患者找你,中醫就有生存的空間,就能活下去。中醫要發展光大,只有中國文化復興了,才能看到光明,才能完成貢獻全世界的使命。
(圖片來源/趙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