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詩 語言 世界(三)

发布时间:2020/08/04 点击数:

(作者:世賓)


(肆)(2)

          “詩乃是對存在和萬物之本質的創建性命名”,詩意乃是詩的範疇,詩意對應的是存在和萬物之本質。每一時代都有其本質。從西方的歷史經驗看,在康得之前,雖然在啟蒙運動之前赫拉克勒斯、狄奧尼索斯和耶穌基督這個“三位一體”的英雄和上帝的時代已經受到了動搖,但只有到了康得在理性上徹底宣告這個時代的結束;而在荷爾德林那裡,由於“上帝的缺席”而宣告了世界黑夜的來臨。


       夜晚來臨意味著詩意的產生已經不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意味著“不再有上帝顯明確定地把人和物聚集在它的周圍,並且由於這種聚集,把世界歷史和人在其中的棲留嵌合為一體” ,這就要求黑夜時代的詩人必須從黑夜的“深淵”裡搶救出詩意。


       在荷爾德林的詩中,那就是為他終有一死的同類指出一條“歸鄉”的道路,回到依然留下神的蹤跡的阿爾卑斯山和萊茵河。“詩意”一詞在世界不再嵌合一體之後,“拯救”已成為獲得詩意的唯一途徑。但拯救必須從危險之處而來,不面對危險就沒有拯救。


(伍)

       也許任何不是從危險所在之處而來的其它的拯救都還無救。用無論多麼好的補救方法來進行的任何拯救,對於本質上遭受危害的人,從其命運的長遠處看來,都是一種不耐久的假像。拯救必須從終有一死的人的本質攸關之處而來。 


       即是說,詩意必須面對時代生存的深淵,必須在最危險所在之處施加拯救。這就是時代的尊嚴時刻,詩立於其時代以上。這也就是詩意的神聖性,詩意是具有神聖性的,神聖性是指在危險所在之處對拯救的尋覓和施行,有如荷爾德林在貧困時代,在抵達“深淵”的能力已經消失殆盡的時代,依然對諸神蹤跡的尋覓。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神聖就是終有一死的人在天地之間對存在(本真)的體驗,必須是這些體驗著神聖的詩人通過對遠逝諸神的尋覓,才能在天空重獲神性的照耀。這種尋覓必須先抵達“深淵”,才能在那裡得到暗示和指引。


       而詩性正是詩意在事物之間彌漫性的存在的描述,它可以遍及所有事物,或濃厚或稀薄,詩意越強詩性越強,詩性越強詩意越濃。存在于對現實和歷史的描述的作品都是詩性的,但詩意從未脫離對現實和歷史的注視。


(陸)

       一個真正的詩人在詩意萌生時,一個詩性、詩意的世界就猶如未知的世界存在於他的生命裡。這個世界是未知的,因為詩人還未抵達,他只是在去往詩的途中。所以那世界也是隱晦的,還未被命名,但在詩人的腦海中已經有無數關於詩的資訊在匯集。


(柒)

       一個詩人一生的任務就是建構一個詩性或者詩意的世界,或者說,就是把他生命中的世界呈現出來。一個成熟的詩人,必須對他所要建構的詩歌世界有所想像,並且努力去呈現這個世界,這就使他寫下的每一首詩都有那個世界的屬性,使他寫下的每一首詩都構成建設他的詩歌世界的一塊磚一片瓦。我們也正是通過他的一首首詩去辨識和認定他的詩歌世界,並最終命名他的世界。

(歡迎繼續關注下一期精彩內容)


詩   語言   世界(一)

詩   語言   世界(二)

詩   語言   世界(三)

詩   語言   世界(四)

詩   語言   世界(五)

詩   語言   世界(六)

詩   語言   世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