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舌尖上的诱惑 ”(下)只放鹽巴的全羊湯 ——四川小涼山彝區的特色風味
发布时间:2020/07/17
点击数:
(下)
作者:楊豐明
(續上期)
小涼山彝區全羊湯最特別的加工工藝體現在“紅石淬油”這個關鍵環節上。
先在盆底鋪上碎油,厚度不超過2公分,用火鉗把燒紅的鵝卵石從灶膛中夾出,吹掉灰塵馬上放到鋪好的碎油上,然後又把剩下的碎油均勻地鋪蓋在鵝卵石上半部。這時,羊油被燒火的石頭燙得滋滋作響,香噴噴的油煙頓時升騰起來四處彌漫,使人饞涎欲滴,欲罷不能。
大致不到1分鐘,廚師用明火點燃已冒煙的羊油,羊油一被點燃,廚師必須眼明手快立即把另一個小木盆扣上去,儘量不讓油煙洩漏。這時熟練的廚師雙手合扣兩個木盆,上下左右晃動數下,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把合扣在一起的兩個小木盆塞入肉湯中。燒紅處於高溫狀態的鵝卵石滾入湯中,肉湯馬上沸騰翻滾,廚師用帶柄炊具一直用力壓住木盆,讓油的香味儘量滲入並浸潤在油面下的肉湯中,直到肉湯不再沸騰並平靜下來為止。
淬油這道工序結束後,儘快把鵝卵石撈起,這時才請出百味之王 —鹽巴登場,慢慢地、均勻地將其撒入湯中。
解放前,彝區食鹽緊張,不能放開使用鹽巴,通常用的是坨坨鹽,主人家為了節約,將坨坨鹽浸沒在羊肉湯裡,在鍋裡頂多轉三圈。現在食鹽不緊張了,但也不能放得太多,用量必須拿捏得當,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味淡易改,味重羼水稀釋,富厚的湯味就變得寡薄了,還是原湯味鮮。
所有加工工序到此基本結束,只需添柴文火再煮20分鐘多左右,一鍋只放鹽巴、鮮美無比、香味四溢的全羊湯就等客人前來享用了。
小涼山彝區這種全肉湯味道鮮美,加工簡單,連湯帶肉,既節約食材,又很實在。在全力脫貧攻堅,積極宣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的今天,值得在大小涼山廣為推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