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縱情筆墨 風格別具 ——談著名畫家蔣賢哲的山水畫

发布时间:2020/04/27 点击数:

蔣賢哲(1931—2017),字愚蒼,湖南道縣人,擅長中國畫。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美術系,師從張振鐸、王霞宙先生;曾任湖北藝術學院教師、湖北美術院畫家、湖南零陵地區(今永州)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代表作品有《春雨無聲》《九疑春濃》等,出版有《中國美術家蔣賢哲山水專集》。


澳門導報

澳門導報

澳門導報

澳門導報

文/仲鶴

       面對著名山水畫家蔣賢哲先生的畫作,觀賞者會默默地感受到一股震撼力,它會強烈地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讓人激動,讓人陶醉,讓人不忍離開,即使離去,也會回味無窮。

       1987年畫家在上海舉辦畫展時,畫界及觀眾的評論,認為畫家蔣賢哲先生的山水畫筆墨雄健蒼潤,畫有氣勢,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能創新,探索多種技法,豐富畫面效果,更為可貴的是作品透露出一股山區野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作品有時代感,有個人風格,看起來新鮮。有一位山東觀眾在上海參觀了《蔣賢哲山水畫畫展》後,曾寫信談到:“老師,在上海看了您的山水畫展,真是大開眼界,很多啟發。中國畫正在探索新路,在此征途中各抒已見,作品花樣繁多,誰對誰否,很難定論,但是肯定有的走入歧路,難以成功,您的畫,使我看清了改革方向,那就是在扎實的傳統技法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才能真正把中國畫提高一步。您的傳統技法功底深,又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新路,成就是很高的。”

       在武漢展出時,獲得很大成功,專家和觀眾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畫有傳統,又有新意,這樣的創新路子是對的,例如一位元記者在座談會上談到:“全國不少山水畫家借畫名山大川來留名,而有的畫家卻在平凡的山川景物中發掘不平凡的美,為這些山川增色,蔣賢哲先生屬於後者。我們平時不太知道九疑山,借畫家筆墨看到九嶷山如此之美,這是山川借畫家之筆擴大影響。”有的觀者對他的“隨情運線,借線抒情”的寫意山水畫,著文評論。

       1988年在石家莊的河北省博物館展出時,同樣得到強烈的反響,在座談會上,畫展同行認為“蔣先生貴在對山水畫傳統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有堅實的功底,另一可貴之處,是能跟上時代,作品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藝術成就是高的。”“藝術技巧方面,多方探索,表現技法多樣,善於用墨用水,水墨淋漓,充分表現出南方山水風光的特點。”“山水畫小品畫得精緻,大幅山水畫也畫得好,遠看有氣勢,近看有筆墨,作品耐看。”

       畫家中青年時代,對中國傳統山水畫進行過長時期的臨摹和研究,後來對黃賓虹、石魯的筆墨和風格又情有獨鍾,吸收外來的一些技法,經過長期的深入自然生活,“搜盡奇峰起草稿”,又經過不斷的探索、突破、再探索,逐步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分析起來,有如下特點:“雅、放、蒼、潤”。其“雅”,在於雅淡清新的畫面效果。在畫面上,儘量強調黑白層次,輔以花青,略施淺絳,在需要綠色調時,他捨棄了汁綠,只在淡赭色上加染石青石綠。在黑、白、青灰的畫面上,根據需要,適當地點染少量朱砂或胭脂,對比成趣。有時在濃墨上漫灑些石青碎點,或者先點灑白粉,再罩染花青石綠,顯出一派淡雅的情趣。其“放”,在於用筆的奔放雄勁。他作畫注重以書法用筆入畫,強調“寫而不描”,作到“天然去雕飾”。他追求放筆飛動的韻律感,統一于渾然天成的潑墨破墨之中,力求“寓飛動於沉靜,含凝重於奔放”的效果。其“蒼”,在於筆墨的蒼厚。作畫時,中鋒側鋒並用,強調“落筆千鈞”,力透紙背。墨色層次多,豐富多變,有時濃破淡,有時淡破濃,幹濕互用,濃淡交融,達到莽莽蒼蒼的景界。其“潤”,在於畫面水墨淋漓、渾潤天成的效果。瀟湘、江華林區、九山區一帶氣候潤澤多雨,雨後多雲。畫家生長于此,受其影響,作山水畫喜用潑墨,雨後蒼峰,一派迷蒙之景,他的潑墨,強調層次過渡,自然柔和;強調潑墨之中顯露筆痕,豐富多樣;強調潑墨之中要留白,氣脈貫通,空靈流暢,避免壅塞鬱悶之弊。觀賞他的山水畫,總讓人感到一種悠然墨韻,流進心中,回味無窮。

       畫家在山水畫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五十餘載,技藝日臻成熟,個人風格更為顯露。由於看重他的人品畫品,國內外很多收藏家來購藏他的山水畫作品,其中的《柳宗元永州八記書畫組畫》、《永州八記書畫長卷》、《柳宗元愚溪行》等畫,成為眾多鑒藏家關愛的重點。畫家現住永州古城,讀“八記”,尋訪柳宗元當年遊蹤,速寫奇山幽潭、野竹蒼藤之景,有獨厚的條件,加之畫風獨特,有收藏潛值,故為大家所矚目。

     (轉載至 [口述湖南美術史]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