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珠海傳奇(連載二)

发布时间:2022/12/29 点击数:

張  春

在1279年,元宋珠海崖山海戰後,大宋王朝徹底覆滅。船過零丁洋時,身懷亡國之恨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心如刀絞,肝膽寸裂,用勸降的紙和筆,憤然寫下了流芳人間的《七律·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充分表達了文天祥臨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他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也給珠海增添了不少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

——作者題記


一、【淇澳島】 村民自發抗英並取勝獲賠,比三元里抗英還要早8年,揭開了中國人民自發反對英國鴉片走私武裝鬥爭的序幕。


回顧十九世紀中國戰爭史,每翻開一頁都是血淚斑斑的屈辱,不是割地賠款,就是不平等條約。


然而,淇澳島人民卻在1833年以大無畏的精神氣概戰勝了入侵的殖民侵略者,迫使英美雙方投降並賠償白銀3000兩。


當地村民為了讓後人永記這段炎黃子孫抵禦外來侵略取得勝利的光輝歷史,激勵後人更加熱愛祖國,用賠款鋪建了一條近2000米長的花崗岩石街,被後人稱為“白石街”。


這是中國最牛的一條街。


不不不,不,這是令中國人民最為自豪的一條街。


街口立著一個石門,橫樑上刻著三個沉穩的大字:“白石街”。好字,風骨嶙峋,透著古樸雋秀的風格。


兩旁石柱上篆刻著一副對聯:


淇澳未淪亡,拔劍請縷同殺敵;英夷尋死路,拋戈棄甲敗兵逃。


好對子。底蘊深厚,氣吞山河;抒發了淇澳人民的豪情壯志和英雄氣概,其戰鬥性、鼓動性猶如聲聲號角,激蕩人心。


街上生長著各類野樹和灌木,蓊蓊鬱鬱的,覆蓋著一年四季。樹上的芒果、荔枝、黃皮和房前屋後的水塘、魚蝦蟹,把小街塞得滿滿的,一片富庶景象。村民也如這原始的樹木、花草、海貨一樣,無黨無派、無欲無求,自自然然地生息著。


是英國鴉片販子打破了這一渦千年的靜謐。


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之下,淇澳島與唐家灣之間的金星門及零丁洋面成為外國殖民者走私鴉片的中轉站。據《香山縣誌》記載:“夷船來泊零丁洋,春至秋冬去,以官府准其避風告,自後遂以為常。時洋船四五十只,華船附通市,珍奇畢具,娼船賭艇比于珠江,夷目設帳幕於東岸大角山(今唐家灣留思山)。”


金星門裡的金星角,是零丁洋西面一道擋風避浪的海門,它處於澳門至廣州的水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些英國鴉片販子登上淇澳島金星角後,發現這裡不但是個天然的避風良港,而且島嶼很大,淡水取之甚易,企圖“租借淇澳一百年”,將其開闢為商埠。


國內一些奸商“引來夷人如法測量,蓋欲停泊銷售”,繼又于唐家、淇澳村尺表量地,皆繪圖識墨。“複于淇澳豎英吉利國旗,大有營造意”。


當時廣東水師李增為阻止夷船在金星門停泊交易,指揮大軍,以十餘巨艦載沙石堵塞金星門,未果。又有“淇澳鄉人白上宮,驅之,乃去”。


1832年的五六月,有幾十艘掛著英國旗,裝滿棉紗、羊毛和大量鴉片的大洋船,駛進淇澳島的金星角。一群紅頭髮、綠眼睛、勾鼻子的英國鴉片販子,趕著幾十個“豬仔兵”登上金星角山頂,繪圖測地,築碼頭、造炮樓,建房舍,準備把這裡建成一個對華走私進行侵略活動的據點。他們不但走私鴉片、毒害百姓,而且經常成群結隊闖入村裡搶奪糧食,拉牛殺豬,強姦婦女,為所欲為,把淇澳島搞得雞犬不寧。


(未完待續)


上一期:連載一

下一期:連載三


編  輯  |李沁

新媒體 |李偉強

審  校  |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