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連載四)
(唐鹹正)
編者按:
本報自019061期开始,一連三期刊載了釋智明師父的《探析中國哲學精神》一文(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引起學界關注及相關回應。本報自019070期開始連載由我國資源經濟學家及長期從事哲學研習學者唐咸正先生撰寫的《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一文,旨在建立一個對話、探討之平臺,令更多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精神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此亦為《澳門導報》辦報之宗旨與初衷。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完整內容。
续上期“4.對古今中外哲學共同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點欠缺深入認識”及“ [三]文章對中國傳統哲學精神認識模糊”之1、2(1)二个方面的问题。
2.沒有將中國傳統哲學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區分開來(2)
再看“以人為本”精神。其實,它是孟子的 “民本” 和 “仁政” 思想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荀子對這兩者的關係作過這樣形象的界定:“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釋師付的文章闡釋雖然也包含了這兩者的辯證關係,但題目與內容脫節總還是一個缺陷。而且,即使是經荀子、宋明理學家、明末清初的早期啟蒙思想家等進一步發展、完善的 “民本” 和 “仁政” 思想,也仍然屬於以“公正” 、“權利”為主題的政治哲學——倫理學範疇。其中所包含(或蘊涵)的哲理,其抽象程度也仍然處於第三級抽象的水準;
再看 “自強不息” 精神和 “有容乃大” 精神。“自強不息” 出自《周易》《象傳》中對乾卦卦象的解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首先必須指出,文章對此解釋的闡釋是不準確的。但我這樣說的理由要放到下一條切磋中去說;這裡要著重切磋的是這樣一個問題:釋師父的文章將乾卦及其象徵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與坤卦及其象徵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分離開來,並將“自強不息”單獨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重要精神,這樣的處置是否恰當的問題?我認為是不恰當的,因為它違背了中國傳統哲學具有統一整體性這個重要特點!也背離了陰陽思維在《易經》思想體系中不可動搖的統攝和包容地位和作用。因為,乾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純陽卦,代表天,是 “至剛”、“至動”之卦,象徵天道運行剛健,周而復始,永無止息。君子觀此卦象,當以天為法,自強不息;而坤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純陰卦,代表大地,是 “至柔” 、“至靜” 之卦,象徵大地承載萬物,具有寬厚、包容、宏大、安靜的特點。君子觀此卦象,當以地為法,厚德載物。“一陰一陽之謂道”,“ 萬物負陰而抱陽” ,都說的是陰陽不可分離的道理。所以,乾卦和坤卦又被稱為《易經》的門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從所出。正如一個人家的當街大門只有一扇門就不成其為 “門” 一樣,《易經》的門卦只有乾卦或者坤卦,同樣也就不成其為《易經》了!因此,只有將 “人法天,自強不息” 和 “人法地,厚德載物” 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易經》中一個頗富哲理的重要精神。如果將它們割裂開來,那無論將它們中的哪一個孤立地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精神,就都具有片面性,就只能降格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範疇。
同理,因為 “有容乃大”是大地象徵的多種精神中的一種——“包容” 精神,而且,大地的包容性品格是萬事萬物所不及的!但是,將它孤立地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精神,也同樣是片面的。
3.對自己列舉的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解釋不準確(1)
如文章對 “自強不息”的解釋:“ ‘自強不息’ 指自己不懈的努力向上。中國人講究 ‘天人合一’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是做人的準則,是解、是知;‘人道’ 是落實去做,在行動,是行; 知行合一。” 這個解釋明顯地存在如下問題:首先,是沒有忠實原文(《老子》第十五章)。原文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法地”去掉了,“當以地為法,厚德載物” 就隨之丟掉了,從而,也就意味著把乾卦和坤卦割裂了。進而,又將天道和人道的關係解釋為知和行的關係,其結果是 “一陰一陽之謂道”被曲解為 “知行合一” 了。
(未完待續。請關注下一期內容[三]文章對中國傳統哲學精神認識模糊之“3.對自己列舉的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解釋不準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