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科技改變世界 – 科普論壇】為什麼我們能碰上這麼多“百年一遇”的洪水? (连载二)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牟福朋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資訊中心
(續上期。上期我們用計算公式說明了百年一次的降水概率,請大家繼續關注本期內容)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請大家看一幅圖:
圖片來源:waterwatch.usgs.gov
該圖描繪了美國某條河流每年的洪水峰值,中部的黑線表示的是10年一遇的標準。雖然超過該線的洪水平均間隔10年才會來一次,但是我們可以看到,9次發生洪水的間隔中只有3次超過了10年。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10年一遇的洪水往往不到10年就會發生一次”。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還有一類使用 “N年一遇”的說法的現象,例如我們常說“哈雷彗星的出現是76年一遇的天文現象”,這是因為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週期是固定的76年,並不是概率事件。所以我們2020年看到哈雷彗星的概率並不是76分之一,而是零。大家一定要注意區分開這兩種不同的“N年一遇”的用法。
“N年一遇”為何每年都會遇到?
有兩個原因導致了我們現在會頻繁地遇到“N年一遇”的自然災害。
首先,通過上文我們知道,確定“N年一遇”的標準時,需要依賴以前的觀測資料。雖然通過精確的觀察和計算,工程人員可以確定一個合理的標準,但是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不知道這些資料是不是真的與未來的資料相符。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進程,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所以那些根據以前的資料制定出來的“N年一遇”的標準,可能就變得不準確了,這是我們現在頻繁遇到N年一遇的災害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們描述N年一遇時,是有地域概念的。我國幅員遼闊,有30多個一級行政區,各自的100年一遇的標準也是各不相同的。只要有其中一個發生了100年一遇的災害,我們就會在媒體上讀到資訊,從而瞭解到“中國今年發生了100年一遇的災害”。
(歡迎關注下一期更精彩的內容)
記者:李沁
網絡編輯:爾雨林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