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祖國醫學】秋分養生:益氣潤肺,平調陰陽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
9月22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秋分之日後陽消陰長的趨勢漸漸加強,氣候從熱到涼的轉變逐漸突出,中醫養生當以平調陰陽、禦寒保暖為重點。
秋分過後,一股股冷空氣南下,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形成一次次降雨。“一場秋雨一場寒”,實現了氣候從熱到涼的轉變。金秋氣降,人體的氣血應於秋氣從外往裡收斂,因而削弱了肌表抵抗病邪的能力。如果平時體虛,機體免疫力較差,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不足,風寒之邪猝不及防,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有慢性咳嗽、哮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舊病復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若疏于防範可能加重病情。秋分時節涼風習習,應當密切關注氣溫情況,適時添加衣物,老人、小孩、患者以及素體虛弱之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長袖外套、圍巾、帽子應當時時放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陽消陰長,交泰有時,自夏至節氣開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至秋分時節恰好陰陽之氣兩兩相半,因而秋分膳食養生亦當遵循陰陽調和的原則。中醫認為,循陰陽之法,則合養生之道,“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聰目明,氣立如故”。與初秋的溫燥不同,秋分過後冷空氣逐漸活躍,氣候逐漸向涼燥過渡。“秋冬養陰”的飲食調養主旋律不變,但直到冬至之前陽消陰長的趨勢仍在繼續,因而從秋分陰陽相半的時節開始,滋陰潤燥的同時,食材也應注意適當選用溫暖胃腸之品,勿令中土陽氣受傷。
此外,秋高氣爽,正是戶外活動五彩斑斕的時節。“無動則無以有生機,無靜則無以有純念”,白天陽氣升發,因而適宜開展各類戶外運動鍛煉以宣達氣機,擺脫秋乏的困頓,恢復飽滿的精神;晚上陽氣收降,因而適宜進行諸如默念六字訣呼氣練功法、站樁、打坐、冥想、慢速瑜伽等安靜柔和的運動以順應陽氣降潛。進行靜功練習時,應當儘量選擇環境幽靜、不被外界打擾的地方,充分放鬆肢體,集中注意力,於安靜的氣息吐納中過濾一天的負面情緒,回歸內心的平靜,從而煥發心靈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