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賞】發現之美(十四)
(張春)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引起社會各界的共鳴、最受普通群眾歡迎平常說“美麗中國”,是再平常不過的字眼,但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報告中,通過總書記之口說出,卻異乎尋常.這裡的“美麗中國”,已經被賦予了嶄新的內涵,蘊藏著多層寓意,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麗中國,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歷史,美在人文,美在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美在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一個國家的美麗,是由一個個美麗的細胞所構成的。世上的美好,需要你去發現,從一點一滴中去發現。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有春之繽紛,夏之斑斕;秋之豐盈,冬之清爽;有情之激越,境之自然,更有歷史與現實的精彩詩篇。賦一草一木以文化內涵,化一山一水為精神家園,是我們的一個願景人融于景,景融於情,人景交融,把單位當家庭來建,讓自然與心靈共美,這不正是我們宣導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應有之意嗎。
(续上期)
第二集 山、水、人、家③
水②
人類不能沒有理想,就像不能沒有太陽。一旦胸懷理想,每個人都會成為太陽。
水也一樣。水性至柔,却能流出大山,就是因為它胸懷滴水入海的理想。每當有人問《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是怎麼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他總是淡淡的一句話:“像水一樣流淌。”像水一樣流淌,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凝結著歲月積澱的智慧。水不能把大山移走,也不能將山體洞穿,只能沿山而流、依山而行或滲入山體,尋隙而出。誰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無論山有多麼高大,莽原多麼深遠,水都一樣寧靜地流著,一點也不急躁,一點也不抱怨,一點也不氣餒。
水,是地球的血液,萬物的起源,人類的命脈。水性至柔,上善若水。在這個世界上,誰窺知了水神的奧秘,就可以覓得天地間至美、大美的真諦:找到正確的方向,做重要的事情。決定後便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人①
我們單位不大,只有幾十個人,但也可說是五湖四海。我是河北人,據說河北人淵源於山頂洞人及蒙古人種的混合體。我是滿族,祖上與皇帝的行宮有關,說的是普通話。我出生在隆化縣,那是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地方。1945年,年輕的民兵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鬥中逐漸鍛煉成為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我軍被敵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藥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藥支架,為保證整個戰鬥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藥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們單位還有蒙古人、河南人、廣東人等,五湖四海到一起,都是親弟兄,團結和睦很重要。人,活著,很不易.光是一次赤條條的誕生,就得耗去父母多少心血啊。待到長成,步入社會,父母的青春年華差不多就被耗光了。這就等於,誰的長大成人,都是他人關愛和給予的結果。所以,面對生活,誰都沒有理由不懷感恩之心與回饋之責。理不出這樣一個起碼的人生思路,只知怨天尤人,總覺全世界都欠著自己的,而不思自己也應為他人做點什麼,會悲觀厭世,活得一塌糊塗而更加不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