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中國共產黨犧牲精神的理論形成 (連載七)
【摘要】
為了理想信念甘於犧牲乃至奉獻生命的犧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奠基的政治品格。作為理想主義的集中體現,犧牲精神尤其是殉道行為在傳統中國一般只屬於智識階層,中國共產黨較為成功地將其推廣向普羅英雄,呈現出理想主義平民化的特徵。中國共產黨用集體主義式的“革命英雄主義”揚棄了傳統生死哲思,並且訴諸老百姓的利益訴求與心理特點以減輕生死顧慮。犧牲精神的理論形成與機制推廣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信仰上獨特的政治智慧。
作者丨陳晴
來源丨昆侖策研究院
轉編丨“北京大學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原刊於《社會主義研究》2023年第3期
(續上期 二 平民接納理想主義:集體主義式犧牲精神的推廣與維持②(一)道理灌輸:民間倫理的調用與非常狀態下人生價值的再賦予②)
二 平民接納理想主義:集體主義式犧牲精神的推廣與維持③
(一)道理灌輸:民間倫理的調用與非常狀態下人生價值的再賦予③
亂世的情境下,中國共產黨使得堅定的信仰成為確證人生價值的確定依仗。個人價值的計量單位要從通常的發財做官、長命百歲轉移到對集體的貢獻和對革命道德的履行。薄一波分析監獄鬥爭中有兩種“出獄”:一是革命勝利或高漲,敵人被迫讓我們出獄,二是革命勝利未到而就被敵人殺害的“出獄”,共通的是,自己都是高舉紅旗的共產黨員[42]。楊思一組織軍人討論何為出路時,一開始有四種主張“死也有前途,活也有前途”、“活著有前途,死了就無前途”、“眼前吃苦就是無前途”、“死也無前途,活也無前途”,到了傍晚結論時,同意第一種意見的50人,同意第二種意見的9人[43]。在戰亂年代,相較於肉體生命的身不由己,忠實於信仰提供了為數不多安身立命的確定性要素。
犧牲精神的接納還改造了報恩邏輯。黨員背負了付出犧牲的老百姓和戰友的“人情債”。有戰士中記載了一部百姓掩護共產黨的改編劇:大娘為了掩護大隊長,迫不得已向敵人指認親兒子,結果兒子被拖出去槍斃,大隊長就蹲到她面前口口稱娘。戰士在日記中潸然淚下,“她是那樣大無畏,絲毫無考慮,毅然決然犧牲自己兒子,就那樣一個兒子,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呀!”
[44]黨員由日常點滴的感動出發,明白自身肩負的責任。而戰友的犧牲,也會加劇倖存者的道德壓力。例如,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召開的左權將軍等反掃蕩殉國烈士追悼儀式,就號召每個政府人員在靈前實行自我檢查,是否對得起犧牲的烈士[45]。
在同志的犧牲行為下,一點私心都是對信仰的褻瀆,這就倖存者更加具備犧牲精神。而叛變苟活,意味著同志的犧牲,更是直接違背了民間倫理。如方志敏所說,保住自己的頭,讓朋友的頭滾落下地,這是豬狗畜生不食的東西[46]。將親緣的民間倫理遷移到組織內部,無形中形成道德壓力,就不難得出“寧犧牲、不叛變”的樸素道理。
(未完待續。掃碼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歡迎關注下一期內容二平民接納理想主義:集體主義式犧牲精神的推廣與維持④(二)利益引導:個人意願的相容與獎懲的公正①)
編 輯 |李沁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