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珠海傳奇 (連載二十七)

发布时间:2023/07/21 点击数:

張  春
在1279年,元宋珠海崖山海戰後,大宋王朝徹底覆滅。船過零丁洋時,身懷亡國之恨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心如刀絞,肝膽寸裂,用勸降的紙和筆,憤然寫下了流芳人間的《七律•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充分表達了文天祥臨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他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也給珠海增添了不少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
——作者題記


(續上期)
五、【万山群岛】——人民海军首战血燃战旗红


打破封鎖,開通祖國南大門出海通道,掃除珠江口障礙,這是關係到新中國經濟復蘇和國際往來的頭等大事。上級指示力求早打快打。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0軍131師、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和部分炮兵部隊,根據中央軍委和中南軍區關於解放萬山群島的指示,在第15兵團副司令兼廣東江防部隊司令員洪學智的組織指揮下,廣泛開展偵察,認真研究敵情,制定了近戰夜戰、逐島攻擊、依島攻島的作戰方針。


我受命參加解放萬山群島的部隊有陸軍第131師的392團和393團、廣東江防司令部所屬部分艦艇、炮兵和加農炮連、陸軍第50軍無座力炮連、131師炮兵營及130師炮兵連。


1950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南前線指揮部下達解放萬山群島的命令。為了實施統一指揮,成立了以13l師為主的聯合指揮部,由陸軍第50軍參謀長邵震、131師師長劉永源等組成。


指揮部設在珠海唐家灣望慈山房。指揮部認為,敵人倚仗海上“優勢”,必然要與我在海上決戰。我海軍力量薄弱,既要力求避免海上決戰,又要作好海戰準備。


指揮部決定組成艦艇、步兵、炮兵等聯合海戰隊,充分發揮我軍近戰特長,逐島取勝。於是我軍制定了“隱蔽渡海、突然登陸、逐島攻擊、穩步前進”的作戰方針。


就武器裝備而言,我海軍艦艇多數是在解放戰爭中俘獲或從海上打撈起來的蔣軍破舊艦船,一般噸位只有25至30噸,速度8至10節,無重武器配備。敵我雙方海上力量對比,在噸位上是1:10。在速度、裝備、裝甲、火力等方面的力量對比是1:100,蔣軍主要依靠海軍的優勢組織“防禦”,因此戰鬥中可能是以海戰為主。而我陸軍部隊士兵多數不習水性,沒有海戰經驗,再加上海島多而零散,海上風浪變化無常,氣候複雜,不易掌握戰機,加上暈船和傷病極易減員。 


海軍的第一要務是急如星火般搶修艦艇。可是像樣的艦僅有兩艘:一艘美制步兵登陸艦,名為“桂山”艦,358 噸,兩座40毫米口徑火炮。另一艘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制登陸艦名為“國楚”艦,噸位比“桂山”艦大,沒有火炮,速度慢機動性差。數艘雜式炮艇,分別命名為先鋒、解放、奮鬥、勞動、前進。還有9艘登陸艇。人員多來自陸軍,許多人沒見過大海,有部分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也有一些來自武漢、長沙、香港等地海員或技術人員。他們來不及熟悉崗位工作就出戰。名叫海軍,沒有穿上海軍服。有人風趣地說:外國海軍陸戰隊,我們陸軍海戰隊。


參戰部隊在唐家灣沿海岸進行兩個多月的渡海登陸戰術和技術訓練,排以上幹部還學習和演練了上船、下船、游泳、登陸、船上射擊等戰鬥動作。指戰員們在日下、颱風暴雨中堅持苦練,僅10天時間就圓滿完成了海上練兵任務。 


在緊張的作戰物資準備過程中,我方參戰部隊在地方黨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珠海人民群眾從捐物資到直接為部隊運輸、修築碼條、轉運傷患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支前運動中,當地群眾還提出了“為了解放還在受苦受難的萬山人民,解放軍要人有人,要物有物”的口號。 


 (未完待續。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


上一期:連載二十

一期:連載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