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珠海傳奇(連載二十)
張 春
在1279年,元宋珠海崖山海戰後,大宋王朝徹底覆滅。船過零丁洋時,身懷亡國之恨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心如刀絞,肝膽寸裂,用勸降的紙和筆,憤然寫下了流芳人間的《七律•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充分表達了文天祥臨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他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也給珠海增添了不少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
——作者題記
(續上期)
四、【三灶島】——日本秘密航空基地,“萬人墳”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們祖國和殘殺我們同胞的鐵證。
《曼徹斯特導報》駐中國特派記者田伯烈,在1938年出版的著作中所寫的:“歷史上,像日軍在侵華戰爭中那樣用飛機大批大批地炸死平民的例子是極其少見的。”
事實上,在日軍輪番轟炸中,被毀掉的大多是那些無辜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給華南人民心靈留下一種最慘痛的記憶。
1938年6月始,這個基地指揮官編寫了多份“軍機密”《三灶島特報》。裡面詳細記述了三灶島的地形、飛機場、航空機、防備、運輸、戰聞記錄、衛生、氣象、軍隊人員、島民等狀況,並附圖表說明。
其間,日軍又把三灶島作為補充兵源的軍事訓練基地,在各地強拉壯丁集中島上軍訓,其數每期均以千計。
從當年日軍的機密文件和圖片,以及來自日本沖繩縣名護市等地方史志顯示,日軍登陸三灶並對島上居民實施屠殺實則另有圖謀。
1939年9月開始,日軍從日本沖繩縣向該島派出農業移民團(約400人)進行糧食生產,並建立所謂的“沖繩村”。既為了給這些軍事基地提供糧食,保證其軍事警備上的需要,還以此緩解日本國內人口過剩的問題。
同時,鑒於三灶島是一個天然的海港,日軍企圖久占,籌畫將它建成一個像香港一樣的國際貿易基地。並且強蠻地把三灶島改為“新長崎”埠,並開始將田心、根竹園、蓮塘、上表、英表、正表等6個村莊,以日本軍官和軍艦的名字命名,什麼“那支村”、“工藤村”、“依世村”、“長門村”等,還把轎頂山改名為“藤田山”。
這時期,日軍為鞏固他們的法西斯統治,也假惺惺採取一些懷柔政策,利用漢奸在島上組織兩個維持會。同時,日軍在島上開設兩所日語學校,一所在春園村,專為日本“移民團”的孩子讀書而辦,叫“興亞國民第一小學”;另一所在正表村,是對三灶居民倖存的孩子進行奴化教育而設,叫“興亞國民第二小學”。另外,還在海澄上表村開設一所“慰安婦”妓院,供日兵發洩獸欲。
三灶老人們回憶,當時有一首《三灶島小曲》,是一名日軍為悼念陣亡的隊友而作。這首歌後來被日軍當成了《三灶島進行曲》,規定這裡所有人都要會唱。
“想起去年,月光朦朧。
哭泣的三灶島,
流著熱血的夢。
孤島三灶島,
守護三灶島就是守護日本。”
看來,這些日軍還真把別人的家,當成自己的“家園”了。
(未完待續。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司瑜
審 校 |肖黎
下一期:連載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