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技藝、感受性和現代詩的社會功能 —從多多的詩談起(連載六)

发布时间:2021/04/16 点击数:

連載六


陳培浩


續上期 第三個章節《新詩比喻的技藝線索》之1.具有新詩氣質的五言詩


2.“遠取譬”與比喻的小/大轉換


如果要使用遠取譬,就要建立一個小/大轉換。舉個例子,李金發,廣東梅縣詩人,是1920年代非常著名的詩人。他曾經留學法國,寫過一首很著名的詩《有感》:


如殘葉濺

血在我們

腳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邊

的笑。

——李金發《有感》 


這首詩很有意思,第一句既不是本體也不是喻體,起到為下面渲染氛圍的作用,“如殘葉濺血在你的腳下”是一種什麼氛圍呢?淒清的、殘酷的氛圍。為什麼說“生命就是死神唇邊的笑”呢?“生命”跟“死神唇邊的笑”的關係何在?一個人唇邊那一抹笑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雖然沒見過死神,但是死神唇邊的笑可以大概想像。笑的特徵很小,生命的特徵很大,生命是虛的,不是實在的,可以說生命很長也很大。詩人在這裡說生命就是死神唇邊的笑,顯然這是一種虛無的生命觀。蘇軾曾說過:“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我們通過歷史的河流、變遷的角度來看,其實天地更不用說生命僅僅是滄海一粟。“生命就是死神唇邊的笑”的內涵在於將生命這種比較空、大的概念轉換為比較具體而小的概念,甚至是一抹笑,死神唇邊的笑。這裡邊就有一個比喻,是小/大的轉換,是一個遠取譬。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張棗有一首詩叫《深秋的故事》:


那有著許多小石橋的江南 

我哪天會經過,正如同 

經過她寂靜的耳畔 

她的袖口藏著姣美的氣候 

——張棗《深秋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江南”,中國人對江南是非常有感情的,古詩裡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等名句。當代詩人中有很多也寫到江南,比如鄭愁予的“我打江南走過”(鄭愁予《錯誤》)。江南是沉澱著中國文人審美期待和精神情結的文化空間,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空間。我們會發現江南跟生命都是很大的概念,然而在這首詩中,張棗寫“經過她寂靜的耳畔”,寂靜的耳畔是一個非常具體而小的場景,“經過她的耳畔”跟“經過江南”對接起來,這是一個小/大的轉換。接下來這一句“她的袖口藏著姣美的氣候”同樣呈現了一種小/大轉換,氣候居然是可以被藏在袖口裡,這裡的氣候已被意象化。


再看當代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的這首詩《玻璃工廠》:


整個玻璃工廠是一隻巨大的眼珠, 

勞動是其中最黑的部分 

——歐陽江河《玻璃工廠》  


這首詩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玻璃工廠是不規則的,也是很大的。詩人把它比喻為巨大的眼珠,也就是將它縮小,將它變成一隻眼珠,勞動是其中最黑的部分,勞動本來是不可見的,不是可感的形象的概念,而在這裡將它化為最黑的部分是很有趣的。也是一種小/大比喻,實跟虛的轉換。


(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下一期第三個章節新詩比喻的技藝線索之3.“遠取譬”與比喻的虛/實轉換)

--------------------------

1李金發:《有感》,謝冕主編,姜濤本卷主編《中國新詩總系(1917-1927)》,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15頁。


2 蘇軾:《前赤壁賦》,闕勳吾、許淩雲、張孝美、曹日升等譯注:《古文觀止》,嶽麓書社,1988年版,第811-812頁.


3 張棗:《深秋的故事》,《張棗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2頁。下引此詩不再另注出處。


4 歐陽江河:《玻璃工廠》,謝冕主編,王光明本卷主編《中國新詩總系(1979-1989)》,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