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龔永德: 厘清個人稅負要點 推進深港人才“雙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12/08 点击数:

澳門導報


(本報消息) 《粵港澳融合發展,人才雙向奔赴時需注意的稅務要點》主題沙龍活動12月5日在深圳舉行。是次活動由深圳快雪堂文化中心主辦,深圳市產業園區協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創中心、深圳市股權投資研究會共同協辦。活動吸引了數十位學界、商界人士前參與。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香港稅務學會前會長及現任顧問、畢馬威中國原副主席龔永德任主講嘉賓。龔永德曾深度參與和推動內地與香港在稅務及金融領域的發展,已向中央政府提出的提案和建議20餘份,主題涵蓋稅務、審計、環保等方面。


稅收政策影響人才流動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迸發強勁,隨著相關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深港兩地人才流動愈發順暢。而面對兩地不同的稅負機制,如何合理合規的提升個人可支配收入,也成為“雙向奔赴”的跨境人才極為關注的問題。


為了吸引人才支持大灣區建設,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於2019年3月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含港澳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並對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今年8月,財政部發佈通知稱,為繼續支持大灣區建設,延續實施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能享受這一優惠的人群大多是已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高薪人才。而對於大部分收入較低的年資尚淺的從業者或畢業生,上述政策並不能惠及他們。但對於他們來講,稅率優惠所帶來的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能明顯改善其生活品質。


而對於內地人才在考慮是否赴港發展時,除了考慮其配偶是否可以一併赴港、子女是否可以就讀於香港的學校之外,由於內地稅率相對於香港較高,他們從香港收取的工資是否需要在內地申報和補繳個人所得稅,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要讓當前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惠及更多的青年人才,增加跨境工作人員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要通過降低內地赴港工作人員可能面對其香港工作收入被內地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風險,促進兩地人才互通。”龔永德認為,隨著內地與香港之間人才互通規模的擴大,無疑將促成兩地總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澳門導報


“雙向奔赴”需注意的稅務要點


內地稅務居民與香港稅務居民如何判定?如同時滿足兩邊稅務居民定義最終會如何判定居民身份?內地稅務居民身份的納稅義務?內地居民在香港有所得需要如何交稅?


在活動現場,龔永德通過詳實的政策解析和生動的案例,分享了諸多有關深港兩地跨境人才中的稅務盲點。


根據《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若某納稅人同時符合內地及香港的稅務居民的定義,可就“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和“習慣性居所”等方面按先後順序進行判定;如未能判定清楚,則由兩地主管部門通過協商解決。


不過,在實際人才流動中,涉及各類市場主體和個體的情況紛繁複雜,龔永德建議兩地政府給予納稅人清晰及簡易的指引,“從長期來看,這將使兩地經濟雙雙獲益。”


在互動環節,龔永德針對與會嘉賓在實際跨境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一一解答。如應如何即時掌握兩地財稅方面的法規變更資訊,及時履行納稅義務?內地赴港工作的自雇人士,該通過哪些管道合理交稅?當前大灣區的不同城市之間的人才補貼政策具體存在哪些差異?內地企業在港投資發生稅務糾紛時的解決機制?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此次主題分享內容乾貨十足,及時且實用,對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個人收入與稅務問題頗有助益。


助力探索大灣區融合發展新模式


“完善個人稅收優惠政策的部分措施,推動政策惠及更大的範圍,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吸納人才,讓‘一國兩制’可發揮更大作用。”龔永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善用“一國兩制”的機遇與紅利,充分發揮香港在科技創新、金融及國際化等各方面優勢,並結合內地城市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而以個人稅負為著眼點,促進人才的積極流動,對積極探索“雙向奔赴”中的創新融合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龔永德提倡可考慮成立第九大中心——走出去的企業海外投資中心。大灣區擁有龐大的法律、稅務及會計等專業人才資源和豐富的海外交易經驗,對於成立海外投資總部是非常有優勢。同時,企業可以在香港成立財資中心,形成跨境的資金池,結合政府的政策優惠,允許在一定額度裏的資金可以自由進出。這方案可吸引其他城市的企業進駐大灣區,促進對外貿易及大灣區整體經濟發展。


澳門導報


全國政協委員、快雪堂集團主席董吳玲玲表示,大灣區發展前景無限,快雪堂將持續發揮經濟、文化、商業橋樑和紐帶的作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中心,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分享,為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