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三教文化對監利縣民俗的影響(十四)
(十四)
姚維
摘 要
道為基、儒為柱、佛為梁,儒釋道三教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源泉。地處江漢平原腹地,荊楚中心地帶的監利縣(注: 監利縣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受三教文化的薰陶已久,監利民眾歷來具有相容並蓄的心態,量周沙界的胸懷,心包太虛的思想,擅取各家之長,融會諸教之善。因此,民風淳厚,士多好學,民力耕織,崇禮讓,勤節儉。表現在孝道觀,教育觀,生死觀,婚姻觀,甚至滲透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由監利民風折射出三教文化對民眾陶冶的光輝。傳承和發展三教文化,有利於改善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道德滋養,意義深遠。
(續上期“第四章 三教文化對民俗的影響及結果 第三节佛教的影响效果一、 甘露法雨滋润信众(1))
第三节 佛教的影响效果
一、 甘露法雨滋润信众(2)
鹿苑丛林位于朱河镇,为明清时期传戒之所,家风严谨,屡屡开示众等弟子:“学佛之要,首要戒杀,为何?缘由人人爱命,物物贪生,世间最苦者饥荒,天下最惨者杀生。劝君莫结冤,冤深难解结,一日结成仇,千日解不澈。念佛之人岂可杀生,以慈悲为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历劫以来,同为眷属,彼杀养我,情何以堪?。。。。。。云云众人称赞,“德为人天师表,道续佛祖慧命。续焰传灯,祖风不坠。”
罗汉寺是监中最大禅院,殿宇垂脊舒展奔放,檐角远伸,斗拱硕壮疏朗,沉雄敦厚,目之所及,满眼园林风光,身处寺中更觉超然离俗。寺中住持开示:“因果不昧,报应甚速,如影随形,丝毫不差,末法之时,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情欲牵缠,何能远尘离垢,若能洗涤干净,当下即是道场。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学道之人,念念常惺。所谓忘念才兴神即迁,神迁六贼在心田,心田既乱心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刻关照当下这一念。念念不生秋月现,心心无所觉花圆。须知作者是心,受者是身,贪嗔痴爱,迷失本性,沉沦五欲,堕落三途。人能识得真如性,罪灭心空出网罗。”闻者感悟:静里禅机,风生贝叶。
因果寺位于监南,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如普庵禅师,白童祖师,写一百首梅花诗的九茎上人,清来民国之际,为三教文化的修行道场,重重层楼,黄墙黛瓦,飞檐翘角,轮廓精美,上世纪六十年代用来拆迁办学建校,至二零一五年,释静发法师应邀至因果寺,法师住此,大启法筵,殿堂寮舍,焕然一新。静发法师在佛七中开示大众:“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今诸缘具足,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业深障重者,可多朝礼圣化之道场,览奇丽之名迹亦为开拓心胸,裨益行识智,增长善根,我人命等蜉蝣,多披读经典,如贫获宝,似渴得泉,儒家曰:“三日不读书即觉面且可憎。”,道家说:“为学日益,为道若损。”佛门早晚课诵的三皈依,其中“自皈依法,但愿众生,深入道藏,智慧如海。”人命危脆,不能偷安,为法忘躯,不顾尘头土面。对因果要生怖畏心:因果儿孙心性娘,弥陀佛是性中王,不离心性谈因果,乳里醍醐蔗里浆。“众人闻之如服甘露法药,世法肩挑佛法行矣。
(未完待續。歡迎閱讀下一期“第四章 三教文化對民俗的影響及結果第三節佛教的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