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三教文化對監利縣民俗的影響(十二)

发布时间:2022/11/24 点击数:

姚維


摘  要

道為基、儒為柱、佛為梁,儒釋道三教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源泉。地處江漢平原腹地,荊楚中心地帶的監利縣(注: 監利縣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受三教文化的薰陶已久,監利民眾歷來具有相容並蓄的心態,量周沙界的胸懷,心包太虛的思想,擅取各家之長,融會諸教之善。因此,民風淳厚,士多好學,民力耕織,崇禮讓,勤節儉。表現在孝道觀,教育觀,生死觀,婚姻觀,甚至滲透於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由監利民風折射出三教文化對民眾陶冶的光輝。傳承和發展三教文化,有利於改善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道德滋養,意義深遠。


(續上期“第四章 三教文化對民俗的影響及結果第二節 道教的影響程度一、濟世接引群生①)


第二節 道教的影響程度


一、 濟世接引群生②


在俗之人,克行孝悌強修道,愛來憐貧勝出家,作事莫瞞天地眼,自然心似白蓮花。人生莫作千年計,在世須留陰騭多。總之,善事可作,惡事莫為,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聞著似醍醐灌頂,心悅誠服。遇上饑饉之年,各觀盡其所能濟度眾生:或出資,或購糧捐贈,或購買藥品,或設粥棚。“六度萬行,佈施先行。”明清與民國之時,遇上戰亂等災禍,收葬枯骨,購買棺木,施設義塚;建國後九七年大洪水,乾道坤道購買涼席、扇子、礦泉水、八寶粥、蔬菜等前往抗洪一線,慰問來此抗洪搶險的人民子弟兵和廣大民工,表現了洪水無情人有情。道家樂善好施的習俗傳至當代,上車灣祖師廟的住持,劉玄遵會長,把廟前的大片面積辟為太極廣場,供來往香客駐足、附近民眾健身。因此,贏得廣大信眾的支持,短短的幾年內,祖師廟殿宇鼎新,黝堊丹漆,壯觀殊勝,人天歡喜。祖師廟香火之盛,鼎甲一方。這也是玄遵會長與眾道人的感召。


王陽明祖師曾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物根源總在心。做工夫要在閒時煉心,靜時養心,動時制心,行時驗心。如果實在業重慧輕,可朝山磨煉,人之智識非學問閱歷莫由開通,天下名山聖道場地最足以感發人希聖希賢之志,不以跋涉為勞,以期凡所見境,凡所悟入皆資益于身心,開發智識。


(未完待續。歡迎閱讀下一期“第四章 三教文化對民俗的影響及結果  第二節 道教的影響程度二、誦經導引並行)


記  者|李沁

編  輯|爾雨林

審  核|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