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嘔血,珠海中大五院介入手術保命
近日,珠海中大五院介入血管外科完成一例高難度介入手術——經頸靜脈肝內門靜脈-體靜脈分流術(TIPSS)及經皮胃冠狀靜脈栓塞術,成功搶救了一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致反復消化道出血患者。
據瞭解,57歲的陳某長期患有乙肝肝硬化,並嗜酒20餘年,近兩年,他反復多次出現嘔血、黑便,保守治療後仍反復出血。近日,陳某再次突發嘔血,被緊急送到中大五院就診。該患者嘔血量約1000mL,送到醫院時他面色晦暗蒼白、口唇甲床發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四肢濕冷、脈搏細弱,已處於休克狀態。為保證快速及時止血,介入血管外科龐鵬飛主任團隊為患者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靜脈-體靜脈分流術及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我們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導引下,局麻後經皮經肝穿刺門靜脈左支,置入導管至門靜脈及胃冠狀靜脈,再經微導管置入栓塞彈簧圈及注入栓塞劑,栓塞曲張的胃冠狀靜脈。”介入血管外科張永裕博士介紹。
隨後,手術團隊順利經頸內靜脈入路進入下腔靜脈-肝靜脈,並成功穿刺門靜脈分支,對門體穿刺道行球囊擴張,在門脈跟肝靜脈之間放一個支架,支架兩端分別置入肝靜脈和門靜脈內,建立一個新型的分流通道,實現了門靜脈血流直接經支架分流道向下腔靜脈分流。
術後患者血壓穩定,門靜脈壓力從術前27mmHg,降至術後的16mmHg,腹脹快速緩解,未再發嘔血,僅在頸部留下了3毫米的小切口。目前,該患者病情好轉,現已出院。
據介紹,門靜脈高壓大多數由肝硬化引起,表現為嘔血、脾臟腫大和脾功能亢進、肝功能失代償和腹水等,其中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由於曲張靜脈的血管壁薄,一旦破裂就會引起嚴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內支架分流術(TIPSS)是一種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該技術經頸靜脈入路採用特殊穿刺裝置、球囊導管及血管內支架在較大的肝靜脈和肝內門靜脈之間建立有效的分流通道,使部分門靜脈血流直接進入體循環,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達到改善門靜脈高壓症合併症的治療目的。
該術式無須行傳統開刀,整體治療於血管腔內完成,將體表損傷降至最低,皮膚肢切口少而小,病人痛苦小,手術時間短,減少了傷口感染、出血及組織損傷的風險,術後短期患者即可下床活動。
龐鵬飛主任表示,目前,對於門靜脈高壓症伴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或頑固性腹水的治療,多採用TIPSS,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可同時栓塞曲張血管,其手術效果可與傳統外科手術相媲美,已成為藥物治療基礎上的一線治療。
出血性疾病複雜且兇險,儘快找到病因、快速有效止血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介入醫學飛速發展,正在改變傳統的出血疾病的救治理念,很多原來不可控或難控的出血,經過微創、精准的介入手術變得可控、可治。
據悉,2018年11月,珠海中大五院成為中國出血中心聯盟綜合醫院示範基地,該聯盟旨在推動全國各級醫院相關科室建設,制定和建立以介入醫學科和急診醫學科牽頭的“迅速,微創,協作,共贏”出血救治模式;制定出血疾病醫學技術標準和規範,為中國出血疾病救治體系的建立搭建一個廣泛、持久的平臺。
通訊員:薑鑫
責任編輯:趙思原
編輯:李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