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遵循保護自然生態原則 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山體資源 把最美景色和視線呈現給廣大市民

发布时间:2020/12/05 点击数:

珠海鳳凰山步道香山湖示範段日前正式開放,成為珠海向市民開放的第一條山地步道,當天即迎來了市民、遊客大約1.5萬人次。開放後的首個週末,日客流量更是在4萬人次左右。


與鳳凰山“雲棧道”相隔不到8千米的板樟山公園南面山腰上,板樟山山地步道雛形初顯,按照建設計劃,這條平均海拔高差100米以上的山地步道將於2021年年底建成。


珠海建設山地步道條件得天獨厚

依山傍海,地質條件優越


建市40多年來,珠海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了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山海相擁、陸島相望,空間格局舒朗開闊、通透敞亮,建築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一座宜居安居的魅力之城。


廣州有“雲道”,福州有“福道”,廈門有山海健康步道,新加坡有南部山脊步道……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城市在打造山地步道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如何才能把珠海山海相擁,陸島相望,城天相映的大美格局更好地展現出來,一直是珠海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總工程師孫麗輝在思考的問題。


孫麗輝表示,隨著情侶路“一帶九灣”及沙灘修復建設,珠海沿海特色充分彰顯。但是,城市山體資源一直未充分挖掘。為更好地連接山海資源特色,把最美的景色和視線呈現給廣大市民,去年珠海開始謀劃山地步道工程,北線為鳳凰山步道,南線為板樟山步道,東線依託情侶路,西線串聯城市道路,整體佈局成環成網。


目前,珠海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已完成鳳凰山及板樟山步道規劃及設計工作。珠海市內有鳳凰山、板樟山、風波山、將軍山等大大小小的山體資源,山體周邊佈滿學校、住宅區、企業單位等等,形成了組團式城市格局。

在孫麗輝看來,城市山體資源可以服務于大量人群,人們通過山地步道可以近距離地、微循環地到山上去健身休閒,迅速從喧鬧的城市來到大自然中體驗健康休閒帶來的幸福感。


“其他城市都是在遠郊或城市之外才有山體,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在城市中心有山體,可以說我們的天然稟賦得天獨厚。”孫麗輝表示,我們要遵循保護自然生態的原則,合理開發利用山體資源,還山體空間于百姓,滿足市民日益增進的健身休閒需求。


與此同時,山地步道具有極好的串聯特性,將山與海、城市與自然、人居與生活真正地連系一起,如板樟山山地步道、鳳凰山山地步道可以把散落在城市各處的景點公園、高校、古鎮串聯起來,形成一道城市亮麗的風景線。此外,步道設計分線、分段出口,方便市民遊客就近選擇出行,充分滿足市民及遊客健身、休閒、娛樂的需求。


找到人工開發和生態保護的平衡點


鳳凰山山地步道:低干擾,輕介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從設計到建設,把圖紙變成實實在在的棧道,其間經歷了一段艱辛線路勘察的日子。珠海市香洲正方控股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代井龍帶著“兄弟們”走遍了鳳凰山的每一座山峰。哪條路線景色最美?哪個位置具有可行性?他們用腳步尋找答案,在雜草叢生的山間辟出一條通山達海的道路。


從無到有,從純天然到修棧道,如何平衡人工開發和生態保護的關係?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主任工程師韓舒穎介紹,在鳳凰山步道設計和建設中,總體採用對自然環境“低干擾、輕介入”的理念,儘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比如,在地形較陡的地方設置架空步道,是一種對生態環境最小破壞的設計手法。在原有的山坡上直接架設立柱,能夠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植被,減少對山體的破壞。


在施工方式上,保護山體和植被也被考慮在內。代井龍介紹,施工方通過修築臨時便道,搭設鋼管架,採用人工挖孔樁,盡可能減少對山體的開挖;採用架橋機技術,先將物料運輸到指定地點,再通過橋面二次運輸,避免過多大型設備直接開進山裡。


為了重現自然山體景觀面,在設計方的建議下,建設方利用已有植被造景,在原先的基礎上點綴更多的花草樹木,實現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近期可達到山體景觀形象完整、水土流失護土治理的目標。遠期上可增強植被抵抗極端天氣的能力,從而實現山林保育的目標。”韓舒穎說。


 “從多個維度來看,修建步道、適度開發,不僅不會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反而是一種保護。”代井龍說。到2021年底,鳳凰山步道將全線貫通。可以預計,鳳凰山將迎來更多的遊客。代井龍說,屆時,景區將在各個入口安裝紅外線感應設備,通過人工智慧控制人流量,維護安全秩序,保護一方美景。一邊是多了休閒空間的市民遊客,一邊是依然可以自由生長的動植物,鳳凰山迎來了人氣,也更添勃勃生機。


保護生態是不變的原則和根本

板樟山山地步道:堅持“零破壞”


在孫麗輝看來,板樟山山地步道建設是最生態的。在設計時,絕大部分步道都是採用淩空架設的方式,不會對地面植被造成破壞,也不需對山體植被大填大挖。步道走向依山就勢而行,同時避開山體岩面,減少對山體生態環境的破壞。“生態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的保護是我們的不變的原則和根本。”


在施工方面,施工單位學習借鑒了福州、廈門以及雲貴川各地的步道施工經驗,結合板樟山的山體特色,制定了適合項目的施工方案。中建三局一公司板樟山山地步道項目經理繆長長表示,為了堅持山體“零破壞”的原則,施工現場沒有大型設備設施輔助,只能用最原始的人力來解決施工問題,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比如原來用混凝土澆注一個一立方米的基墩只需幾分鐘,而在山上作業要動用十幾個人、耗費四、五個小時能才完成。


據瞭解,在步道建設中,建設單位還針對板樟山南面樹林偏冠、傾斜、壞損等現象以及林相結構較為單一,植物群落組成弱,穩定性差等問題,進行山體生態綠化及林相修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