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兩會:有望從多個層面為中國發展 和參與國際合作凝聚信心之力
(本報綜合消息)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宕兩個多月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分別於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新網的消息指,“兩會有望從多個層面為中國發展和參與國際合作凝聚信心之力”。
中新網報導指,今次兩會召開節點特殊。從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官方適當推遲召開兩會,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重啟”兩會,中國已走出本土疫情“至暗時刻”。在抗疫尚未取得完全勝利的當下,今次特殊之年的特殊兩會將發佈一份怎樣的“信心報告”,為非常時期的中國勾勒發展路線圖,尤受世界關注,值得各方期待。
有外媒評論稱,兩會時間確定,表明中國對於本國的新冠疫情得到充分控制具有信心,顯示出國家正回歸正常。中新網報導稱,兩會料將出現更多“抗疫印記”。對全民抗疫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進行總結和討論將是熱點議題;下一步如何提高常態化防控的精准性,代表委員或將充分建言獻策;針對抗疫暴露出的問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也應是會議焦點。比如,如何進一步理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救治體系等。
中新網還指出,環顧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疫情峰值未現,仍在“爬坡期”,還有一些國家在每天仍有不少新增病例情況下開始推動復工復產,全球抗疫正進入新常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機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動作尤受關注。從這個層面看,今年的兩會更多了某種世界意義。而從更廣層面看,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全球合作面臨嚴峻的壓力測試。兩會釋出的關鍵資訊將成為“後疫情時代”各國開展對華合作、認識並重新審視國際關係時的重要背景參照。在抗疫之外的其他領域,國際社會同樣須以信心代替唱衰、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著眼共同利益挖掘合作潛力。